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

ID:15120451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副作用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属一种难治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胃癌的发病率始终占首位,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是癌前病变

2、,为医学界“不可逆”定论。现将我院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均是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患者,按照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53例,治疗组男37例,女16例,年龄24-71岁,平均43.6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2-72岁,平均44.1岁,病程1个月至13年。两组患者均通过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

3、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4治疗组的患者病情症状中医上主要分为: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和瘀血停滞型。脾胃虚寒型主要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口吐清水,治疗采用温中健脾。胃阴不足型表现为胃痛隐隐、口燥咽干、舌红,采用养阴益胃。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脘胀闷、脘痛连胁,予疏肝理气。肝胃郁热型表现为胃脘灼痛热急、尿黄、口干苦,予疏肝泄热和胃。瘀血停滞型表现为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或有针刺感,予活血化瘀调肝。治疗组患者配合给予西药,如胃粘膜保护剂、抗菌素及胃动力药。对照组全部采

4、用西药治疗,与治疗组所用西药无差异性。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腹泻等症状,而对照组出现了6例。2统计学方法X2检验3结论106例患者均在治疗1至3个月后采用胃镜检查,并于1年后复查。显效:胃酸和食欲正常,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体征和症状明显减轻,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胃酸分泌接近正常。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以显效和有效计算。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人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例)治疗组53443688.62对照组53

5、332186664讨论4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呈慢性炎症和故有腺体萎缩,致使胃粘膜变薄,粘膜基层变厚的慢性胃粘膜病变,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这种病变使胃的正常结构出现病理改变,腺体组织丧失或被非功能性的组织取代,胃体粘膜萎缩导致壁细胞丧失,从而丧失正常的泌酸功能。CA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在中医上属“胃痛”“嘈杂”等范畴,病因有寒邪,气滞,血瘀等虚实夹杂。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的病变和改善胃黏膜局部微循环,以使胃粘膜再生保护屏障,使破损的胃黏膜和腺体得到修复和改善。

6、但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加以治疗,中药疏肝健脾、养阴益胃、活血化瘀等方法,调整了胃肠激素分泌,加速胃粘膜损伤的修复,诸药合用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陈春,臧波,刘红.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4).[2

7、]胡艳艳.近5年来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1,(01).[3]唐晓群.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与药理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9).4[4]王汝新,牛华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电了胃镜下改变与中医药治疗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8,(3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