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

ID:15121188

大小:12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1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震灾儿童与少年创伤处置技术与流程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的心和灾区人民紧紧连在了一起,华人心理网作为心理学类的门户网站,也在尽力为灾区人民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特此推出“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专题,希望能给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疗护理人员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人员以心理知识方面的帮助,同时向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对所有参与救灾援助的人们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东海大学社工系副教授陈宇嘉  暨南大学社工系讲师王绣兰     九二一地

2、震造成中部地区许多家庭破碎,立即面临生活压力及心理重建问题,而发掘与辅导在震灾阴影下的高危险群是当务之急。对于震灾后失依儿童及少年,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其个别差异,考虑其最佳利益,依据相关法规所赋予的职责,政府也透过公权力统筹人力、物力与财力,迅速结合各项资源及提供福利服务等重建工作,以免憾事发生。本文尝试以艾里斯的理情行为治疗法为理论基础,以案例说明建立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流程及创伤处置过程,给予受灾家庭补充性、支持性、替代性及整合性服务措施,以协助其走出震灾阴霾,重建家园。 壹、          前言 九二一地震灾情惨重,罹难人数高达2,440人,失踪54人,重伤725人,

3、房屋全倒51,962户,半倒54,332户(行政院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2000),其中尤以中部地区受创最为严重,许多家庭破碎,不少儿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碍者顿失依靠、居无定所。经电话访查县市政府辖内失依儿童及少年人数,台中县有81人、南投县有35人、台中市有7人、彰化县有2人,而其中失依儿童及少年迁移外县市者台中县有34人、南投县有18人,这些重创家庭不仅须面临未来生活压力,在心理上亦产生许多的恐惧阴影,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平复。   我国儿童福利联盟曾公布对九二一震灾失依儿童的第一次访视报告,灾区一百四十五个受访家庭中,逾六成扶养人非法定优先级监护人,只有二成将失依儿

4、童财产交付信托,而且失依儿童的心理创伤十分严重,亟待以爱抚平,有关单位应多加关怀,并彻底落实各项照顾措施(中华日报,2000)。Fox之研究亦指出那些经历到父母或手足死亡的儿童,在成人时期会有罹患情绪疾病之危险(Fox,1985;Webb,1991)。在美国COPE(CounselingOrdinaryPeopleinEmergency)是一个危机咨询计划的联合机构,也是一个针对心理紧急反应提供处理的团队,他们分别由心理师、社工师及由近四十位来自各地区、私人诊所的临床工作者所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协助经历重大灾难的劫后余生者(陈韵如译,1998)。针对危机中的儿童、少年而言,「

5、复原情境」包括特定重要人物,孩子需要仰赖家庭成员和其它大人之支持和引导,所以对危机中孩子的衡鉴需包括个人因素与家庭资源的交互作用之分析,以及在此特殊危机情境下的社会支持网络(Webb,1991)。可见,提供相关辅助及社会支持对于儿童、少年之适应是一项重要因素。   九二一地震后儿童、少年之情绪反应与适应情形值得关切,因此,本文乃探讨在震灾中儿童、少年的身心反应与需求,死亡对儿童及少年的影响、运用理情行为治疗法理论、策略与技术,建立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流程,并以一个案例说明公私部门的社会工作者之创伤处置过程,如何结合相关社会资源,促使受灾民众尽速复原,走出震灾阴霾,重新面对新生活

6、。 贰、创伤的形成与阶段    创伤(Trauma)之定义,依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DSM-Ⅲ-R;DSM-Ⅳ)衡鉴准则,当一个人亲身经历或目睹到一种极大的创伤,特别是威胁到生命或极重大的伤害时,往往会有极度害怕、恐惧、或无助感,倘使个人之创伤后反应持续有诊断准则之症状,且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在精神医学诊断上称为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陈宇嘉、蔡崇煌,2000)。这个疾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儿童期及少年期。此外,许多的灾难事件相关研究,均以压力创伤症候群(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

7、rder)心身症状,作为探讨之重点(Asarnow,1999;Green&Korol,1991;Maj&Starace,1989;Vernberg1996;Carr&Lewin,1995;Webb,1991;萧文,2000)。当儿童出现症状时会导致的人际关系、角色或日常生活的混乱,使儿童因此受到更大的创伤(http://www.ag.uiuc.edu)。由PTSD压力创伤症候群观点而言,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调适上的问题,灾后之追踪调查中儿童的行为问题持续表现达四年之久(Burke,1982),这是我们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