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

ID:1512931

大小:1.32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7-11-12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_第1页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_第2页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_第3页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_第4页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爱玲夏衍第十二章第三个十年国统区沦陷区文学钱钟书徐訏路翎第一节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一)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38年3月成立于武汉,由无产阶级文艺、民主主义文艺、自由主义文艺等各种成分的文艺运动汇合起来形成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得到作家的响应,至此,文学观念获得空前的统一。会刊《抗战文艺》。(二)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38年在武汉成立的军委会政治部宣传厅,由郭沫若主持工作,组织演剧队、电影对、剧团到全国各地进行抗日宣传,开阔了文艺工作者的视野,推倒了抗日运动的

2、高涨。(三)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在日本人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柯灵、巴人等人紧密联系现实写下了大量爱憎分明的杂文,爆发了关于“鲁迅风”杂文的争论。租界的戏剧活动也十分活跃,于伶、阿英等人的剧作歌颂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抗战时期的文学思潮(一)特点1、现实主义的抗战文学的主潮2、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仍有存在3、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二)关于大众化文学以及文学民族形式的论争“旧瓶装新酒”的论争(三)

3、“七月派”七月派:形成于40年代国统区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诗人兼诗评家胡风。该派立足于现实生活,忠实于时代感受,张扬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客观的统一,并以自由诗歌体写作,是具有爱国激情和叛逆意识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胡风、鲁藜、绿原、牛汉、罗洛、徐放等基本定位变革现实的人生形式内在精神深广而丰富的忧患意识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基本风格三、后期浪漫主义(二)九叶诗派形成于4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把英国的艾略特、奥顿等诗人的现代主义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方向,但是他们又时刻牢记中国诗人的社会职责,因此

4、,他们以现代派的风格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时代的情思,所以他们的现代主义里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诗人:陈敬容、穆旦、杜运燮、唐祈等(一)后期浪漫派后期浪漫派是指抗战时期以徐訏、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为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具有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家有:徐訏《风萧萧》、无名氏《无名书初稿》“九叶诗派”的特点:1、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又富于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2、艺术表现: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3、语言上:清新准确,含蓄具有

5、诗意(三)战国策派是抗战中期国统区出现的一个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相统一的综合性流派。得名于他们在昆明编的《战国策》和重庆编的《大公报﹒战国》副刊。他们标举战国历史形态,声称当时是战国时代的重复。在文学上主张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作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着重宣扬以反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主观唯心论,提倡超阶级的民族文学。成员:陈铨、林同济(四)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的论争梁实秋文学的普遍人性否定“抗战八股”主流派强调特殊时期对文学的需求第二节张爱玲一、生平二、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1、她熔古今于一炉,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各自

6、的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雅大俗的境界。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等方面的现代内涵。2、小说还运用了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巧刻画人物心理,具有现代派特征3、张爱玲小说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而且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世家出身,名门闺秀。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1995年死于洛

7、杉矶公寓。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秧歌》、《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事实上,张爱玲在五十年代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创作,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赤地之恋》、《半生缘》等等。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

8、,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三、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内容1、对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中人性的构成、人性的演变、畸变人性的破坏性的关注;她对畸变人性中内在因素的关注,对恶劣人性(自私、虚荣)的批判,与主流文学把人性畸变归结于阶级压迫等外在因素的叙事策略形成鲜明对比2、揭示人的脆弱感知以及命运的无常,揭示世界的异己感和荒谬性3、在强调人性中心理、情感、欲望等内在因素的同时,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和封建人伦的虚伪性的批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