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

ID:36658890

大小:347.9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3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_第1页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_第2页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_第3页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_第4页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述略李仲明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否认,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沦陷区文学确有为日伪统治服务的部分,但它并非沦陷区文学的主流。事实上,沦陷区的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早期的作品,曾起到过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重要作用。这更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45年—1976年),沦陷区文学研究几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空白。这种情况到70年代末才有所改变。时至今天,沦陷区文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在沦陷区工作过的文学工作者和中

2、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认真挖掘历史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审视历史,使得沦陷区文学的本来面貌逐渐清晰起来。本文就近年来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成果,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其他沦陷区文学研究概况,作一简述。一沦陷区文学研究成果沦陷区文学研究成果最多的是东北三省。骆宾基50年代撰写的《萧红小传》和编辑的《萧红选集》,1981年分别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再版。萧军、萧红的《跋涉》(小说散文集),1979年由黑龙江文艺研究所再版。萧军编著的《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书信体散文集)和《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书信体散

3、文集),均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另一本《萧军近作》,198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回忆录《我的童年》,1982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萧红、萧军的著作,还有肖凤的《萧红·69·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美国葛浩文的《萧红评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庐湘的《萧军萧红外传》(吉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6年),梁山丁主编的《萧军纪念集》(沈阳春凤文艺出版社1990年),张毓茂的《萧军传》(重庆出版社1992年)等。另外,沈阳春凤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罗峰文集》、《白朗文集》

4、和李克异的《城春草木深》。梁山丁编辑的《长夜萤火》(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小说选集),梁山丁的长篇小说《绿色的谷》,他编辑的《烛心集》(东北沦陷时期作品选)和他本人的中短篇小说集《伸到天边去的大地》也由沈阳出版社1986年、1987年、1989年出版或再版。反映、评论沦陷区文学研究内容的,有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3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张毓茂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东北现代文学史》(沈阳出版社1989年),

5、及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胡凌芝的《蹄下文学面面观》(长春出版社1990年),冯为群、李春燕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张泉的《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陈青生的《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黄万华、徐翔的《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张毓茂主编的《东北现代文学史论》(沈阳出版社1996年)等。在出版的书籍中,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选集《长夜萤火》受到各界关注,该书编选了悄吟(萧红)、刘莉(白朗

6、)、梅娘(孙嘉瑞)、但娣(田琳)、吴瑛(吴玉英)、蓝苓(朱盛华)、左蒂(罗麦)、朱女是(张杏娟)8位女作家的31篇小说(其中4篇是抗战胜利后的作品)。就该书的出版,老作家马加认为:“沦陷时期,东北的作品分成为两个部分,确有极少数歌颂日本侵略者和伪满的汉奸,但绝非主流。东北三千万人民在沦陷时期受压迫受剥削,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当时大多数作家也同样是我们的同胞兄弟。他们站在人民一边,在敌人·70·严酷统治下,用作品困难曲折地表现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①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毓茂说:“东北沦陷时期作品明显地继承了

7、‘五四’传统,读蓝苓的《夜航》、梅娘的《蚌》,不能不让我们想到鲁迅的《伤逝》。这些女作家的作品,思想上艺术上都有独到之②处,不次于当时关内的主体文学。”朗享伯指出:“八位女作家半个世纪前的作品,写在东北沦陷期,受客观条件限制和自身思想局限,不同于革命诗人巴来(金剑啸),以笔划剑,同日本侵略者直面战斗;也不同于八位女作家中,后来被迫流亡关内的悄吟(萧红),在青岛写出《生死场》那部反映北方农民抗日斗争的力作。虽然萤火不比星光耀眼,萤火也闪光在暗夜里。”他认为,8位女作家在创作中,以她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用手中

8、的笔,“接触到了那个时期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一篇不是从各自的角度、层次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群众的酸辛凄惨的遭际”。③王建中认为,《长夜萤火》:“以铁一般的事实揭开了所谓‘日满亲善’、‘王道乐土’的虚伪面纱,同时也使读者看到下层人民彼此间团结友爱、共同对敌的高尚情操和在日伪顽石下弯曲成长的坚强意志。”小说集“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特定时期文学发展的空白”。④张泉的《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也颇引人注目。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