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ID:15132100

大小:27.6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绪论1.工业化追求的是集聚和积累人工资本,而不关注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资本。2.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3.环境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4.环境承载力: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实质是在维持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5.近代环境科学思想的产生的标志: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6.《我们共同的未来》

2、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第一次回答了《寂静的春天》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7.《我们需要一场变革》,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杰出代表——曲格平。8.环境科学的任务:1)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2)揭示人类同自然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3)探索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以及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为人类的生活健康服务和指导;4)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自然环境1.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

3、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一切事物的总和。2.Gaia假说:大地女神假说,也称地球自我调节理论。主要论点: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的对地球环境起调节作用;2)正是以上调节使得地球生态系统维持稳定;3)强调把生物和环境看成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4)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3.自然界的圈层结构:⑴大气圈大气的垂直结构:由低到高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⑵水圈⑶岩石圈:地球圈层的最外层,人类生存环境的底层,分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对人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为人类提供各

4、种能源和资源。⑷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交界处,由岩石演化而来,因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继承性和保护性。⑸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4.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环境过程的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环境功能多样性。5.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矿质元素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它们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间的交换称为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物质循环特点:⑴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做循环式运动,这表明任何一种元素和物质都可以重复利用;⑵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由于环境介质多样,涉及的元素众多,形态各

5、异,循环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化学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物质循环中很难被消除,还会通过食物网进行迁移和富集,治理花费的代价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巨大。7.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来描述。流通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通量。8.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物质循环的核心,物质循环的驱动力)、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矿质元素的循环,如磷、硫、钾;多数为不完全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9.物质流动分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特定的某种物质进行工业代谢的研究的有效手段。所谓的工业代谢是指将原料和能源转变为最终产物和废物的过程中,一系列

6、相关联物质变化的总称。⑴物质流动分析的任务是弄清楚各物质流动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⑵目的是找到节省天然资源,改善环境的途径。10.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⑴三个基本过程:①能量的固定作用;②分解还原过程;③贮存和矿化过程。⑵流动的特点:单向性、递减性、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变动性⑶生态效率能够说明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转化的程度,并进一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能力或效率。一般用摄取量、同化量、呼吸量、生产量这四个参数来计算。11.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⑴特点:双向;生

7、态系统传输信息的多样性;信息量大.主要有植物与动物的化学信息;动物之间的化学信息;声信息。⑵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12.自然环境地带性规律:⑴陆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①水平地带性②垂直地带性⑵水生生态系统的分布:同样存在水平和垂直分布的规律。以海洋为例,主要包括河口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湖泊生物按区域划分为沿岸带、敞水带、深水带生物。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人工环境1.人工环境: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2.

8、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最大的区别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作为主导因子影响周围的环境。3.人工环境中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的比例越大,人与自然矛盾越激烈,生态环境越脆弱,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越大,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就越大。4.人工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