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ID:31915434

大小:18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27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类型掌握: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2.环境的特性: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

2、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

3、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1.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1)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78%)、O2(21%)、Ar(氩,0.93%)、CO2等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液体微粒,如烟尘等。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

4、成层、逸散层。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2)水圈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总水圈:豪恩(3)岩石圈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4)生物圈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中,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人类的价值:健康营养物

5、。主要问题:物种锐减(5)土壤圈土壤圈是以上四个圈层的交界面,是联系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的枢纽。包含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这一复杂结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功能: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还具有稳定自然系统的功能(吸附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和自净功能)。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2.自然环境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元素在各圈层之间的交换过程,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量流动:太阳能进入到地球生态系统,然后耗散到外部环境中的过程信息传递: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各生命成分之间的流通典型

6、实例之一:食物链和食物网3.自然环境的规律地带性:自然环境要素(如温度、压力、物质含量等)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呈现出随纬度、经度等发生变化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规律: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生态系统也随地球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地更替,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了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经度地带性规律:由于水分沿经度变化,生态系统也发生了经度更替,如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垂直地带性规律...2.Gaia假说(大地女神假说)主要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7、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地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2.证实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地合作。3.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4.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的进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心思想:生命活动创造了地球环境(三)人工环境1.人工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概念: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掌握人工环

8、境按功能分为: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特点:1.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满足不同的需求,人类智慧再创造2.人工环境的多样化:起源于人类需求的多样化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环境承载力与人类干扰强度之间的关系人工化程度越高→自然环境比例越低→环境系统越脆弱(现代化城市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