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

ID:1513499

大小:3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1-12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在出版、版权界炙手可热,受到业界广泛地关注,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全社会、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版权局以“互联网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为主旨,于7月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版权论坛(2007国际版权论坛)。整个论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本文试作梳理,浅加品评,愿与读者共享。观点一:数字化正在成为21世纪出版业的基本特征如果说20世纪的出版以电子化为基本终结性特征,那么在21世纪,数字化似乎可以成为出版的基本特征。他谈到,国际传统出版产业为谋求数字化生存纷纷“倒戈”、转型。日本早在

2、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电子书的出版。随后,欧美许多国家也纷纷开始了网络出版业务。作为世界三大教育出版集团之一的麦格劳·希尔2000年已经出版电子书1700种;其下属的教育出版公司,已经计划把所有的教材制作成电子版本,提供网上服务。作为专业期刊发行的发达国家,荷兰从2002年起已经停止发行平面纸质期刊,而全部采用网络出版的形式。目前,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出版。从销售/消费的环节看,2005年美国数字内容资源的在线销售额已经达到20亿美元,平均每个消费者每年在数字资源上的消费为100美元。另外,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第二届中国数字

3、出版博览会上的介绍,截至2006年底,中国互联网期刊收入达到5亿元人民币;电子书收入达到1.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65.4亿元;网络广告收入达到49.8亿元;在线音乐收入达1.2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收入达80亿元。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约200亿元,从事网络内容出版的人员约30万。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6年间,中国数字出版业产值年均增长3倍。在受众层面上,我国已有4.7亿手机用户,1.44亿网民,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了1.5亿,1/4的读者在阅读数字出版产品,并且现在以每年30%的速度在上升。可以说,中国数字出

4、版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已经初具规模。观点二:电子书出版蓬勃发展,手机出版异军突起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谈到,2006年中国电子书的市场规模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全国450家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已达30多万种,已成为全球单一语种最大的电子书库。预计到2015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日本文化厅日本版权局国际课课长龟冈雄先生谈到,日本电子书市场2002财年为10亿日元,到2005财年则猛增至94亿日元,3年间增长多达84亿日元,年均增速高达280%。其中,手机电子书市场到了2002财年时还非常微小以至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05财年却猛增至

5、46亿日元,几乎占电子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余为个人电脑和掌上电脑的电子书市场),其年均增速更是高得令人瞠目。在2005财年,日本手机的电子漫画出版已经达到了23亿日元,与手机文学类图书、画册的出版平分秋色,比电脑电子漫画11亿日元的市场份额高出了一倍还要多。中国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35%的用户(超过四千万网民)经常在网上看电子书;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超过30%的人阅读电子书。就手机出版而言,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用户,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总计手机用户量4.6亿户,预计到2010年会达到7亿用户。2006年,手机出版一改往年网络游戏占到数字出版整

6、体一半以上的局面,在数字出版产业整体产值中超过40%,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最重要板块。日本的电子书出版增速明显,作为动漫出版大国,其手机漫画的迅猛发展则充分显示了手机出版的异军突起和快速成长。观点三:传媒和消费者的界限开始模糊,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威胁快速增长的新技术(博客、播客、P2P等)使得我们进入一个互联网用户信息发布的新时代。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应用对我们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政府公共伦理道德、价值观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传统媒体和受众的界限开始模糊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开始受到威胁,某一个网民不负责任的猜想有可能误导公众,消费者对市场的影响开始强大起

7、来了。其次,宽带、Web2.0、低价的海量存储,以及其他的先进技术的普及,正在对传统的业务方式形成挑战。其中包括媒体的出版物和相关领域的管理过程中,理念、概念和制度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改变。胡理事长预测,到2010年,70%的网络新闻将要来自于网民,就是网民提供了70%的新闻;社区网络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移动性的增长进入爆炸的时代。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作者、记者、编者和具体信息的发布者,发表、出版的门槛大幅降低甚或消失,传媒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如何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坚持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职业操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