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ID:1513777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_第1页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_第2页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_第3页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_第4页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作者:李辉,赵婕,李晓宇,毕雪峰【关键词】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再通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再灌注后与16例溶栓未成功或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QT离散度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和(或)JT离散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组与无再灌注组,4周后测量QT离散度和(或)JT离散度,两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QT离散度较无再灌注者明显减小。  [关键词]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再通6  QT离散度(QTd)是心电各导联间QT时限的差异,它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QT离散度增大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极易产生多数室性折返激动,它代表心室肌电不稳定性。临床上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有用指标[1]。本文分析近2年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QTd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全部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

3、~16h入院。男24例,女12例,年龄50~75岁,平均60岁。心梗部位:前壁及广泛前壁心梗16例,前间壁心梗2例,下壁心梗14例,下壁并发右室心梗3例,高侧壁心梗1例,发病12h以内且无溶栓禁忌证者,采用哈尔滨白天鹅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其中再灌注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8岁。入院在急性心梗发病12h后,有溶栓禁忌证及溶栓未成功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7岁。住院期间再灌注组,室性心律失常8例,其中室早6例,非持续性室速2例。无再灌注组,室性心律失常10例,室早4例,非持续

4、性室速4例,室扑、室颤2例。并发的其他疾病: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  1.2方法6将36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两组,再灌注组20例,无再灌注组16例,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有下壁梗死者加作V3~5R、V7~9。测定其QT间期离散度(QTd),即QTd=QTmax(最大)-QTmin(最小)。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4周重复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正常对照组30例,检查未发现任何心脏疾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一次性测定QTd。按高岚测量方法[2],于QT间期选择QRS波起点和T波终点明显导联。T波终点判定:(1)T波

5、与等电位线交点。(2)T波与U波之间切迹。(3)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点。若QRS波增宽测JT间期。JT间期选S波明显的S波与ST交点(J点)即ST开始至T波终点。两者各选三个导联,取其均值,然后无论任何导联,从最长QT(JT)减去最短QT(JT)间期,即为QTd[2]。本文采用Higham提出的异常标准为>50ms。仪器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6511型心电图机,纸速25mm/s,所有数据按统计学方法处理。  2结果  急性心梗36例,入院时QTd(65.12±15.24)ms,JTd(57.14±8.48)ms

6、。再灌注组QTd(66.10±16.12)ms,JTd(56.12±8.32)ms。无再灌注组QTd(65.10±15.18)ms,JTd(55.14±8.12)ms。急性心梗第4周后,重复测QTd、JTd。再灌注组QTd(32.46±8.16)ms,JTd(29.36±10.12)ms。无再灌注组QTd(44.32±16.42)ms,JTd(38.12±12.22)ms。正常对照组30例,QTd(24.12±8.22)ms,JTd(16.36±8.24)ms。急性心肌梗死(36例)入院时QTd(65.12±15.24)

7、ms,JTd(57.14±8.48)ms。对照组(30例)QTd(24.12±8.22)ms,JTd(16.36±8.24)m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组入院时QTd(66.10±16.12)ms,JTd(56.126±8.32)ms,4周后QTd(32.46±8.16)ms,JTd(29.36±10.12)ms,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梗4周后再灌注组QTd(32.46±8.16)ms,JTd(29.36±10.12)ms,无再灌注组QTd(44.32±16.42)m

8、s,JTd(38.12±12.32)m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6  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指标,研究表明,QTd可较好地反映复极的离散程度,从而利用它预测心律失常事件及心脏猝死。急性心梗时QTd明显增加,特别是早期阶段更为突出[3]。本组患者无论再灌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