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

ID:1513819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_第1页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_第2页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_第3页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_第4页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CT影像回顾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髓母细胞瘤CT的影像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均行CT检查。结果12例中,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0例,小脑半球2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高密度,内伴斑片状低密度灶及囊性变3例,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1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增强肿瘤均匀强化3例,中等强化6例,无或轻微强化3例。12例中6例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偏移及幕上脑室扩张。结论髓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儿童,常见于小脑蚓部,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注药后轻至中度增强。【关键词】脑肿瘤/诊断;体层摄影术,X

2、线计算机;脑脊髓液;儿童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约占儿童后颅窝肿瘤总数的18.5%[1]。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搜集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总结分析了本病的CT影像学特点,并就其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02~2007502本院收治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15岁,平均7.6岁;最小年龄为80d,13岁以下9例,占75%。临床表现主要包括:8例患儿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走路不稳等症状,6例伴有2周内症状加重。2例发病半个月至1年后行影像学检查

3、,10例(83%)发病在3个月以内进行检查。1.2检查方法CT扫描使用美国GECT扫描机,层厚为5或10mm,扫描时间为5~10s。CT增强造影剂使用泛影葡胺或优维显,注药剂量为1mL/kg,注药后立即行增强扫描。1.3发病部位本组肿瘤发生于小脑蚓部10例(83.3%),其中3例直接突入第四脑室,1例病灶主体位于小脑蚓部,其旁一结节位于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发生于小脑半球2例(16.7%)。1.4CT表现肿瘤最大者为5cm×4cm×3.5cm,最小为3cm×2cm×52cm。肿瘤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9例占75.0%,不规则形2例占16.7%,分叶形1例占

4、8.3%。肿瘤边界清楚7例(58.3%),边界不清5例(41.7%)。肿瘤内可见囊变3例(25%),其中1例同时伴有钙化,1例伴出血。肿瘤周围可见水肿7例(58.3%)。脑脊液种植出现转移1例(8.3%),1例转移至脊髓。第四脑室可见受压变形6例(50.0%),其中有5例弧形包绕肿瘤。出现脑积水9例(75.0%)。CT表现:平扫时肿瘤实质部分为等或稍高密度8例,高于脑实质密度1例,3例瘤内混杂有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变。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明显增强3例(25%),中等增强6例(50%),囊变肿瘤无增强或轻微增强3例。2讨论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

5、小脑蚓部发生最多,肿瘤生长迅速,恶性度较高。一般认为儿童髓母细胞瘤起源于髓帆生殖中心的胚胎残余细胞。肿瘤开始时位于蚓部或后髓帆,瘤体迅速生长而充满第四脑室,并向下生长而填充枕大池,甚至经枕大孔延伸至椎管[2]。大体病理检查可见肿瘤呈灰红色或粉红色,边界清楚,但无包膜,且柔软易碎,出血、钙化及坏死少。镜下肿瘤细胞密集,胞浆少,核大且浓染,肿瘤细胞可排列成菊花团状。本病起病急,病程短,病程多在3个月之内。本病好发于男性,曾有文献报道男女之比为4∶1[3]。Sandhu等[4]报告116例髓母细胞瘤的CT扫描表现,平扫表现为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占位,肿瘤周围

6、可见低密度水肿包绕,增强扫描可见均匀增强。本组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与过去对本病的认识略有不同。CT平扫时髓母细胞瘤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与文献报道相一5致;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中等或轻度增强,个别病例甚至无增强,与文献报道不同。本组病例中囊变3例(25%),多为小斑片或点状,可发生在肿瘤内任何部位。一般来说,肿瘤体积越大,囊变发生的越多且较大,可能与肿瘤生长迅速有关。肿瘤发生的部位,第四脑室受累情况及是否有蛛网膜下腔种植对诊断本病非常有帮助。髓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蚓部,以中下蚓最常见,可见第四脑室受压变扁,呈弧形包绕在肿瘤前方和侧面。髓母细胞瘤易沿脑脊液

7、通路发生蛛网膜下腔转移,其影像学表现与原发灶相似[5]。本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星形细胞瘤,它们之间的CT表现基本相似,不易区分。但有些特点在某种肿瘤中更常见。髓母细胞瘤钙化少见,CT等或稍高密度,囊变小,发病短而急。室管膜瘤钙化常见,密度稍低,囊变大,病程较长。脉络丛乳头状瘤钙化常见,等或稍高密度,极少囊变,病程较长。星形细胞瘤钙化少见,稍低密度,囊变少见,病程长。综上所述,由本文可见,髓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儿童,肿瘤边界清楚,瘤周可见水肿。肿瘤易囊变,但钙化和出血较少见,易发生蛛网膜下腔转移。CT平扫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

8、密度中等或略增强。CT扫描对于评价髓母细胞瘤的浸润范围、继发改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定位、定性诊断意义重大。【参考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