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ID:1514482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_第1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_第2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_第3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_第4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更佳方法。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的更昔洛韦治疗和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其次,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单纯更昔洛韦治疗后的效果比较,结果均为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地改善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应用。【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昔洛韦半导体激光治疗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以安全、可靠而又非侵入性的方式在临床的治疗中逐渐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择66例2010年2~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选择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但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女患者要求处于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③肝、肾功能正常,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④5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肿瘤化疗、放疗患者,非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非更昔洛韦过敏者

3、患者。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4例,女11例,男23例,年龄27~72岁;对照组32例,女14例,男18例,年龄37~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疼痛部位及病痛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记录结果。然后采用波长为810nm,输出功率为500~600mW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北京三顿公司生产SUNDOM-300IB型)。将治疗探头以离皮肤0.5~1.0cm的距离,对准实验组患者疼痛区域或皮损区进行垂直照射,持续照射12min。同时,给予实验

4、组联合更昔洛韦针剂0.25g/d静脉滴注。如果患者的疼痛区域和皮损面积比较大,则用椭圆型C探头片状照射,每次照射12分钟,每天照射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对于对照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仅给予更昔洛韦针剂0.25g/d静脉滴注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且检查治疗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1.3结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疼痛最强为10,无疼痛为0分。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52.

5、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47.15±1.372.91±1.36对照组327.16±1.144.13±1.48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但是,治疗结束即停药后,头痛随即消失。此外,在对照组中出现了3例白细胞轻微下降,但并没有其他不适,因此,并没有给予处理。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改变。3讨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简称P

6、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病毒可以通过自然界原发感染,亦或免疫接种感染后,在脊髓后根感觉脊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病毒可以保持潜伏的状态,5然后在各种诱发刺激如感染、外伤、疲劳等因素的作用下被激活,从而再度繁殖。随后,沿着三叉神经节或脊髓后根的神经纤维,通过感觉神经,移至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向中心移动,从而使得受到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疼痛。同时,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活化,导致脊根神经节发炎,使得传入神经受阻。以上这些改变,将导致中枢系统中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多,即引起中枢神经病变。神经纤维的变性,导致2级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增

7、高,放电亦异常,进而产生痛觉。更昔洛韦具有广谱、快速、高效的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新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渗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并且对病毒DNA多聚酶呈高亲和力,其对巨细胞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其最大的特点。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组织不会引起不可逆性的损伤,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通过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皮肤的营养,促进细胞的吞噬功能,加速致痛物质的清除,有利于水肿消退和炎症吸收。同时,半导体激光照射还加强了一些生物酶的活性,能够促进血管的再生以及上皮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加速愈合。由于半导体激光的主导波长为810nm,

8、其穿透的深度可到达皮下5~7cm深,因此,其对深部的组织起到了生物调节及生物刺激效应作用;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