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

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

ID:57918436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4

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_第3页
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❷1资料与方法❷1.1病例选择选择年龄在18〜70岁的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出现时间(定义为丘疱疹或水疱、红斑出现的时间)在5d以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以下情况:某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如伴脑、眼角膜或结膜、耳部受累者;患处出现血疱或局部坏死者;皮损局部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者;已知对泛昔洛韦过敏者;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患有神经、精神疾

2、病或严重内分泌疾病者;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治疗前4周系统应用过抗病毒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206例,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年龄18-70岁,其中60岁及60岁以上者14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11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17〜70岁,其中60岁及以上74例,平均年龄45.6岁,病期1〜5d,平均3.2d;B组(对照组)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17〜70岁,其中60岁及以上70例,平均43.3岁,病期1〜5d,平均

3、3.0do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令1.2治疗方法A组:口服泛昔洛韦片(北京嘉林药业生产)250mg/次,3次/d,连服7d,同时半导体激光LHH-500(北京龙慧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局部照射,830nm/500mW,距离10mm,每天照射10mins,连续10doB组:口服泛昔洛韦片250mg/次,3次/d,连服7d。两组患者同时肌注维生素B❷1注射液50mg/次、维生素Bgl2❷注射液250ug/次,1次/d,连续10d;外用虎仗擦剂(我院制剂室生产),疼痛剧烈者服用富马酸

4、异丙毗仑片(长春博奥生化药业生产),2次/d,疼痛缓解后停服。❷1.3疗效判断痊愈:水疱结痂,痂皮大部分脱落,疼痛消失;显效:80%以上水疱结痂,疼痛明显减轻;有效:50%〜79%水疱结痂,疼痛有所减轻;无效;水疱结痂低于50%,疼痛无减轻。❷2结果❷2.1两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见表1。❷2.2两组症状消退时间见表2。❷治疗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退时间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❷1.3后遗神经痛见表3。❷2.4不良反应4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腹泻,2〜3d后好转。❷3讨论❷泛昔洛韦在体内

5、迅速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喷昔洛韦,其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有抑制作用。病毒胸昔激酶将喷昔洛韦磷酸化成单磷酸喷昔洛韦,后者再由细胞激酶将其转化为三磷酸喷昔洛韦,三磷酸喷昔洛韦通过与三磷酸鸟昔竞争,抑制HSV-2多聚酶的活性,从而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和复制。泛昔洛韦抗病毒效价高,并能缩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时间[1],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属于低功率复合激光,它是由830nm和980nm复合而成,低功率激光的生物学效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和增强吞噬细胞的

6、数量和活力,增加免疫球蛋白,并能扩张血管,提高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水肿,对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均有很好效果。同时亦可以减轻损伤部位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性刺激,调节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消炎、消肿和镇痛作用,其中,830nm激光穿透性强,止痛效果好[4]。笔者用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110例,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相当,但在结痂时间、止疱时间、止痛时间方面占优势,在痊愈率、后遗神

7、经痛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国外文献报道单纯应用泛昔洛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1月及3月发生率60岁以下患者分别为8.8%、2.0%;60岁及以上患者分别为40.8%、13.0%[2]。国内文献报道经常规治疗后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出现后遗神经痛的比例大于18%[3],明显高于本组的观察结果。通过本组的治疗观察,笔者认为对带状疱疹使用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促进受累神经的修复,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消除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临床应用价值。❷参考文献[1]屈冰心•病毒性

8、皮肤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42.❷[2]HelgasonS,PeturssonG,etal.Prevelanceofpostherpeticneuralgiaafterafirstepisodeofherpeszoster.prospectivestudywithlongtermfollowup.BMJ,2000,321:794-796•❷[3]胡平.22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04,26(3):27•❷[4]刘新,张俊英•半导体激光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