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ID:15149855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_第1页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_第2页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_第3页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_第4页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作者:辛秀琴于杜娟于敏 黄淑玉【摘要】目的研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与生存期的联系。方法选择43名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观察其3个月后肺功能改变及肺毒性的表现及其与生存期的联系。结果40个病人复查了肺弥散功能,肺通气及换气功能、肺总量,有11名患者的肺弥散功能较治疗前下降20%以上,其肺通气及换气功能、TLC未见明显改变;有2名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肺毒性反应,以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肺弥散功能的下降与生存期未见明显联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虽部分患者可出现弥散功能降低,但与严重肺毒性及短

2、生存期无明显相关。【关键词】肺腺癌;肺功能;吉非替尼吉非替尼为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8TKI),可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过程的信号传导途径,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具有抗增殖、抗血管生成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于治疗铂类及紫杉类化疗失败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并能有效延长该类病人的生存期〔1~3〕。研究显示女性、非吸烟者、腺癌者和行为状态良好患者疗效较好〔4,5〕。有报道显示由吉非替尼诱导的肺毒性可引起肺功能的改变,表现为低氧血症,限制性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本研究主要探讨肺功能在监测吉非替尼肺毒性反应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3、1.1临床资料选择诊断为晚期肺腺癌的老年患者,至少接受1个周期紫杉醇或铂类化疗但化疗效果较差或不能耐受化疗。纳入标准:转移、复发,无法切除或不能被一个放疗区域所环绕的腺癌。排除标准:首次化疗,ECOG评分为18/4,3w内行手术治疗,4w内行放疗,血清肌酐>1.5mg/dl,WBC计数<4×109/L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法控制的感染,活动性心脏病。共选出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43名患者。于第1天给予患者吉非替尼250mg/d。  1.2肺功能测定包括肺流量测定,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弥散功

4、能(TLCO),采用AmericanThoracicSociety推荐标准〔6〕为本研究的衡量标准。通过氦气法衡量最大肺容量,实测值与预计值相比的百分率为所得数值,应用一口气法测其弥散功能,其弥散数值均经血红蛋白校正,肺弥散功能显著恶化定义为,经血红蛋白校正后,治疗后肺弥散功能较治疗前增加或降低≥20%。该研究于服用药物起3个月后进行。8  1.3肺毒性判断将肺毒性分为1~5级:1级,轻微;2级,中等;3级,严重;4级,危及生命;5级,治疗相关死亡。呼吸困难按以下标准分级:1,无症状,无任何肺功能异常;2级,明显用力后出现呼吸困难;3级,正常体力活动即有呼吸困难;4级,休

5、息时即有呼吸困难。肺炎按以下标准分级:1级,有放射线改变,不需类固醇治疗;2级,需要类固醇治疗;3级,需吸氧;4级,需辅助同期。所有3级及以上的肺毒性反应均行详细观察。详细采集此类病人的病史、胸部放射史、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片、胸部CT、病理类型、对治疗的临床反应(包括对皮质激素的反应)等。如有可能,应通过病理学诊断间质性肺炎。如无法得到病理学诊断,则根据患者干咳、喘息、低氧血症的病史与化疗的时间联系性、体格检查、与肺癌无联系的新发间质性浸润放射学证据来确诊间质性肺炎。如弥散功能低于预计值的50%或远高于预计值,将终止吉非替尼治疗。  1.4统计学分析对完

6、成3个月治疗的病人化疗前及化疗后肺功能改变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ign检验完成其比较。应用Fisher′s精确检测对出现肺毒性反应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时序检测比较肺弥散功能恶化患者的生存期。应用KaplanMeier方式计算其生存曲线。  2结果8  43名病人在治疗前均进行了TLCO、肺通气、换气功能、肺总量(TLC)的检查。3个月后,40个病人复查了TLCO,肺通气及换气功能、TLC。只有38个病人在治疗3个月后仍继续治疗。  2.1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38例患者的肺弥散功能在治疗3个月后降低(14±3.3)%(P<0.0001)。FEV1/FVC比值轻

7、度降低(4.5±1.8)%,无统计学意义(P=0.08)(表1)。FEV1,FVC,及TLC无明显差异性。治疗3个月后,在40名病人中,有11名病人的肺弥散功能较化疗前降低了20%以上,这11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62d,1年生存率为18.2%,其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5d(P=0.77),1年生存率为13.8%。因此,弥散功能的下降与病情恶化及高死亡率无关(图1)。  图1TLCO下降≥20%及<20%组的生存期比较2.2吉非替尼的肺毒性反应在这40名患者中,有2名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的肺毒性(表2)。在接受试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