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

ID:15158746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_第1页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_第2页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_第3页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_第4页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作者:党连荣王都谢君伟左庆国【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7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行平扫,扫描完毕后将原始数据传输至螺旋CT工作站,经分别选择采用VE、MIP、VR、MPR等三维图象后处理。结果发生于膀胱三角区21例,其中累及输尿管开口区17例(右侧12例、左侧5例)。右侧壁4例,左侧壁2例。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侵犯程度转移部位等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极大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

2、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及显示癌灶的具体部位及比邻关系更加直观,逼真。【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膀胱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helicalcomputed6tomography,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功能强大,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影像诊断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功能,将扫描所得的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三维立体、多平面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其常用成像技术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窥镜成像(VE)等[1]。笔者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搜

3、集27例膀胱癌,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本组27例膀胱癌,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39~67岁,平均53.6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16例,同时伴有无痛性肉眼血尿24例、腰部胀疼13例。本组所有病例均进行全尿路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16例进行纤维膀胱镜检查并活检,5例行膀胱手术,6例行介入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设备与方法:使用GELightSpeedSltra16层CT机,扫描参数:120KV,250mA,0.8s,重组层厚1mm~1.5mm,重组间隔1mm~5

4、mm,扫描范围从肾脏上极至耻骨联合。扫描完毕后将原始数据传输至螺旋CT工作站,经VolumeViewer软件包处理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成像,根据病变情况分别选择采用VE、MIP、VR、MPR等三维图像后处理,并部分去除周围骨骼及无关组织,从不同角度显示尿路立体影像及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6结果本组27例膀胱癌中。经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图象,发生于膀胱三角区21例,其中累及输尿管开口区17例(右侧12例、左侧5例)。右侧壁4例,左侧壁2例。依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其表现形式各异,表现为突入膀胱内的软组织肿块,呈丘状、半球状或菜花状,表面凹凸不平,与

5、膀胱壁呈宽基地相连(图1),平扫CT值20~40HU,19例呈浸润性生长伴有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僵硬,其中6例侵犯直肠前壁膀胱与直肠间脂肪间隙消失,肠壁僵硬(图2),17例累及输尿管开口区,输尿管末端管壁呈不规则增厚。11例三角区肿瘤侵及精囊,表现为一侧精囊明显增大,边缘模糊,膀胱精囊三角消失。MPR图像上较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形态,结合冠状位、矢状位可以清楚勾画出肿瘤的轮廓及与膀胱壁的关系,还可以清楚反映盆腔内瘤细胞转移部位。本组13例癌细胞转移,表现盆腔淋巴结肿大及骶骨转移瘤病灶(图3)。17例累及输尿管开口区的肿瘤,MIP和VR图像能反映出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程度(图

6、4、5)。VE逼真地显示突入膀胱腔内肿瘤的立体形态及表面情况,周围隆起的黏膜皱襞,本组CTVE共观察到输尿管口瘤灶32个,尿道内口11个,呈球形,凹现行,溃疡形改变。讨论6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在临床现已较为广泛应用、报道较多[2~3],以往主要依靠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及普通CT等检查。对比之下,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速度更快,层面更薄,只需较短时间即可完成尿路检查,Z轴分辩力进一步提高,达到各向同性的分辩力,容积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可进行任意层面的重建,利用强大的软件功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所获取的诊断信息更加丰富,不但提高了病灶的检

7、出率,而且比较直观的反映出病灶大小形态、边缘浸润程度及血供情况等,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的依据。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原始轴位数据中可获取膀胱任意的冠状、矢状及斜面的二位图象,更加直观地显示膀胱癌灶的具体部位及比邻关系,如与输尿管、前列腺、精囊及肠管的解剖关系。当膀胱内充盈阳性造影剂时,与病灶形成明显的密度差,清楚的勾画出肿瘤的轮廓,明确癌灶的发生位置,并且从不同方位观察肿瘤突入腔内的形态和膀胱壁的关系,膀胱周围脂肪层及器官组织的侵袭程度,还可检出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及转移灶。本组累及输尿管开口区17例,三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