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

ID:15159334

大小:29.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_第2页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_第3页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73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多酶片口服为主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小儿厌食症;壮医;药线点灸;疗效观察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法治疗小儿厌食症7

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小儿厌食症的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1)长期食欲不振,时间超过1月。(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3)有喂养不当史。(4)排除因肝脏、肠道炎症及肺结核等各种慢性疾病或因药物所引起的食欲低下。6  1.2对象145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11月至3岁8月,平均2.6岁;病程1~12月,平均10.6月;中医辨证分型脾胃不和7例,脾胃气虚39例,脾胃阴虚16例,肝旺脾虚11例。对照组72例中,男

3、32例,女40例;年龄1岁2月至4岁,平均2.4岁;病程1~11月,平均9.8月;中医辨证分型脾胃不和12例,脾胃气虚31例,脾胃阴虚13例,肝旺脾虚16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药线选用广西壮医医院制剂室提供的标准Ⅱ号线。主穴:脐周四穴、足三里、脾俞、四缝。配穴:脾胃不和加内关、里内庭;脾胃气虚加章门、中脘、阴陵泉;脾胃阴虚加肝俞、肾俞;肝旺脾虚加期门、阳陵泉。操作:医者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

4、头1~26cm,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使之成圆珠状炭火,随即将此火星对准预先选好的穴位,顺应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有火星线头点压于穴位上,采用中等力度以不起水泡为度,时间1s,一按火灭即为1壮,一穴灸5壮。每周治疗2次,每次2~3个穴位,交替选穴,4周为1个疗程。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注意不要用手抓破皮肤,如个别皮肤破损者给予万花油外涂,以预防局部感染。  2.2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复合维生素B、多酶片口服,每次各1片,每天3次,有缺锌者给予葡萄糖硫酸锌口服液5~10mL/次,每天2次。1月为1

5、个疗程。  2.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愈:食欲显著增加至正常,或食量增加1倍以上。好转:食欲好转,食量增加达一半以上。无效:食欲不增或增加不明显者。6  3.2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3347,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6、;0.05  4典型病例刘某,女,2岁6月,2005年8月13日初诊。患儿厌食已5月,食欲很差,终日不索食,每次进食均为强迫或诱导进食,夜间出汗较多,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大便时溏时硬,曾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微。诊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毛发较稀,舌质淡红,舌苔白,指纹淡红在风关。体检:体重11.2k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X线胸片、肝功能及微量元素检查无异常。诊断:厌食症。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取穴:脐周四穴(以神阙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

7、),足三里、脾俞、四缝、章门、中脘,每次选2~3个穴位,交替选穴,4周为1个疗程。经治疗后纳食明显增多,大便成形,面色红润,6月后随访,小儿食欲恢复、食量正常,体重13kg,反复呼吸道感染情况也明显好转,6月内仅感冒1次,且康复时间快。6  5讨论小儿厌食症为儿科常见病,由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和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均易损伤脾胃,令其受纳、运化失职,使小儿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久则病及他脏或全身,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药线点灸是壮医传统外治法,治疗时用壮药液(主要由飞龙掌血、虎杖、冰片等组成)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灸局部穴位,刺激

8、发挥经络传导作用[2],通过在人体龙路、火路的体表气聚部位(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达到调节和畅通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有实验研究表明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生长抑素水平有调节作用,可通过调动或调整生长抑素的内在分泌机制发挥治疗脾虚证的作用[3]。也有人认为体内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