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ID:15182534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结,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率。其主要发生在外科手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发生因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口服避孕药、外伤、分娩等。预防肺动脉栓塞,清除血栓,恢复下肢深静脉的通畅血流,保存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复发是治疗DWT的理想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一般治疗外,还

2、需要采用抗凝,溶栓和手术取栓等多种方法治疗,本文就DVT的形成和治疗作一简要的介绍。【关键词】DVT形成因素抗凝容栓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占40%左右,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高达5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直接关联,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对于DVT的认识已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1例[2],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DVT呈逐年递增的趋

3、势,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0万人因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3],20万人死于PE,其中11%在发病1h内死亡[4]1999年Alexander12P报告美国DVT的患者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栓塞[5]。其主要原因归纳为肺栓塞既往史,吸烟,盆腔手术,浅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急诊手术,外伤,脱水,下肢瘫痪,糖尿病,口服避孕药,盆腔肿块,肥胖,妊娠,产后一个月内,卧床72h以上等[6]。我国目前尚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随着我国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临床各学科的有机结合,各科医生都能很快做出明确诊断。1诊断1

4、.1有症状和体征的DVT的临床特点a)多见于术后、创伤、晚期肿瘤、昏迷或长期卧床患者。b)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偶有发热、心率加快。c)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时,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即直腿伸踝试验。检查时嘱患者下肢伸直,将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

5、鱼肌被动拉长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Neuhof征,即压迫腓肠肌试验。d)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分为:周围型,以血液倒灌为主;中央型,以血液回流障碍为主;混合型,既有血液倒灌,又有回流障碍。e)血栓脱落游走可致PE。121.2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可根据患者病情、医院设备、医生经验等做如下选择:a)加压超声成像(compressionultrasonography):通过探头压迫观察等

6、技术,可发现95%以上的近端下肢静脉血栓,静脉不能被压陷或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为DVT的特定征象和诊断依据,为无创检查,应为筛查的首选手段。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5~7d后复查。对腓静脉和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阳性率较低。b)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c)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radionuclidvenography,RDV):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加,通过扫描而显像,是对DVT诊断有价值的无创检查。d)螺旋CT静脉造影(c

7、omputedtomovenogr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T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e)静脉造影(venography):是确定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且费用高。f)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其原理是在大腿处放置一个袖带,探测充气前后下肢血流量的变化,袖带放气,下肢容量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被用作是静脉可变性指数。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无症状DVT敏感性差、阳性率低,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g)血浆D二聚体测定:用酶联

8、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敏感性较高(>99%)。急性DVT或PTE时D二聚体多大于500μg/L,故D二聚体<50012ug/L可排除诊断。由于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均呈阳性,因此对于DV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另外,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并非特异,如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很多可产生纤维蛋白的情况,D二聚体也可大于500ug/L,故预测价值较低,不能据此诊断DVT或PE。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