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ID:1518792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_第1页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_第2页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_第3页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_第4页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6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及死因顺位。方法对2006-2007年来我院就诊的住院及门急诊1262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262例死亡病例中慢性病占66.25%,伤害占26.39%,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7.37%。死因顺位在各年龄组有着明显的不同。结论慢性病为主要死亡原因,伤害次于第二位。应加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和伤害的预防工作。【关键词】死因顺位;死亡病例统计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传染病控制力度的加大,居民疾病死亡模式也随之发生

2、了变化。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呈现年轻化或有年轻化的趋势[1]。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有普遍性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死亡病例的分析,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5  2006-2007医院就诊的所有住院及门急诊死亡病例1262例,其中男910例,女352例。  1.2死因分类及统计分析  死亡原因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分类及编码,资料的统计计算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  2.1主要疾病构成  按照WHO将所有疾病

3、分为三大类,1262例死亡病例中慢性病占66.25%,伤害占26.39%,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7.37%(见表1)。  2.2死因顺位5  前6位的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构成达86.84%。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并列死亡谱的首位,占死亡总人数的26.39%;第3位为恶性肿瘤,占死亡总人数的17.83%。男女死亡谱的排位略有不同,男性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为首位,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女性循环系统疾病为首位,其次是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见表2)。表11262例死亡病例三大类疾病不同性别构成(略)表21262例死

4、亡病例前6位死因顺位及构成比(略)  不同年龄组分析死因顺位,结果表明有明显的年龄特征。0~14岁组以损伤中毒、先天畸形、围生期异常为主要死因;15~39岁组以损伤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40~59岁组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60岁以后的老年人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见表3)。表31262例死亡病例各年龄组死因顺位死因顺位0岁~15岁~40岁~60岁~1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2先天畸形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

5、恶性肿瘤3围生期异常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4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传染病内分泌系统疾病5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6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3讨论  本文资料表明,循环系统、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病是城市居民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5、恶性肿瘤为主,占死亡总人数60.61%,该三大疾病已经成为居民重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与报道的全国死因资料基本相似[1]。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有所不同,值得注意

6、的是,损伤中毒已成为40岁以下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也是40岁以上居民的重要死因之一,这与有关报道一致[2]。其伤害的外部原因中又以交通事故为主[3]。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使得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了青年人最主要的死因。自杀也成为伤害外部原因中的一大因素,值得重视[4]。循环系统疾病是威胁中老年生命的主要疾病,其次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一致[5]。提示人们应加强对中老年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

7、病的健康教育、保健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慢性病以及损伤中毒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及残疾,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应加强全民损伤健康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保护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加强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锻炼,以减少此类死因的发生。【参考文献】  [1]杨俊峰,冯子健.2001年中国国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41-243.  [2]陆艳,张永红.苏州市2002-2005年居民死亡资料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

8、(10):510-511.5  [3]张明华.2152例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06,7(11):46-47.  [4]杨功焕,王俊芳,万霞,等.影响中国人群疾病死亡因素的定量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34-938.  [5]董美阶.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