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

ID:15192399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_第1页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_第2页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_第3页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_第4页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经验【摘要】孙浩老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甚多,他根据小儿的病理特点,分型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举例介绍了孙老师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方法,分型为饮食积滞型、寒凝气滞型、脾胃气虚型和脾胃气滞型。【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孙浩Abstract:TeacherSunHaohasmanyexperiencesontreatingchildrenrecurrentabdominalgia,basedonchildrenphathologicalcharecteristic,hesummarisedtreatmentmethods

2、offoursyndromesofchildrenrecurrentabdominalgia,whichwereretentionoffoodinthestomach,qistasisduetocdd,deficiencyofqiinspleenandstomach,stagnationofqiinspleenandstomach,obtainedsatisfiedeffects.  Keywords:TCMtreatment;childrenrecurrentabdominalgia;SunHao5  小儿再发性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发病年龄大多在4~10

3、岁之间,痛发时手捂腹部,或拒按,甚至呕吐,平时大便性状正常。与饮食、心理有一定的关系。每月均有发生,至少连续3月以上,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的正常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诊断标准[1]:(1)腹痛发作超过3月;(2)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段发作;(3)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部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表现;(4)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孙浩老师是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为仪征“臣”字门第5代传人,从事儿科临床工作60余年,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甚多,他认为小儿的病理特点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临证时应细心诊察,辨证清楚,切忌孟浪从事。现将他在临床治疗小

4、儿腹痛常见的4种证型举例介绍如下。  1饮食积滞腹痛  案例1秦某,男,8岁,2008年3月7日来诊。经常腹痛,以上腹部为主,阵发性发作。来诊时腹痛腹胀,拒按,不欲食,口有异味,寐时磨牙,卧不安宁,大便干结,舌苔厚腻,脉滑。平素嗜荤食,尤其爱吃“肯德基”等油煎食品。证属食滞中焦、脾胃不和,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痛。处方:生山楂12g、炒麦芽12g、槟榔片10g、陈皮5g、制半夏10g、煨木香6g、炒枳壳6g、莱菔子10g、炙鸡内金10g、瓜蒌155g,3剂。2008年3月10日二诊:药后大便1次,腹痛腹胀消失,口中无异味,夜卧安宁,纳食渐香,上方再服3剂。2008年

5、3月13日三诊:该患儿已无任何不适,为病后防复,故予王氏保赤丸,每日2次,每次1支,连服1周即可,同时嘱节制饮食,适当进食蔬菜、水果(水果要用开水烫一下,不宜冷食)。按语:小儿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以至损伤脾胃,食积中州,壅塞气机,升降违和,传化失职,因而发生腹胀腹痛。本方山楂、麦芽、炙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化积,陈皮、木香、枳壳、瓜蒌、槟榔理气行滞。气行滞消,故其病自愈。  2寒凝气滞腹痛  案例2洪某,女,9岁,2007年11月13日来诊。经常腹痛,多因感寒而发。近日因食冰镇食品后,痛又大作,脘痛时发时止,啼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喝热

6、水后痛稍止,时泛清水,不欲纳食。舌苔白厚,脉沉紧。因嗜食冷饮、中阳欠运所致,治宜温阳化气止痛。处方:肉桂(后下)3g、附子(先煎)5g、吴茱萸4g、淡干姜3g、甘草3g、白芍10g、枳壳6g、延胡索8g,3剂。2007年11月16日二诊:服药后痛即止,周身温暖舒适,泛恶清水亦止。惟脘满不思纳谷,治以温中和胃,理气助运。原方去肉桂、附子、吴茱萸、淡干姜,加炒谷芽、焦山楂各10g,陈皮5g。连进3剂即愈。嘱禁食冷饮,以防复发。按语: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若外受寒邪,内伤冷饮,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气机痹阻不通,导致腹痛。本方以附子、肉桂、吴茱萸、干姜温中散寒,枳壳、延胡

7、索行气止痛,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痛止后以运脾和胃为主,防止病复。  3脾胃气虚腹痛5  案例3刘某,女,5岁,2009年10月2日来诊。诊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按,纳差,动则出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治宜健脾益气。处方:米炒太子参20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0g、炒白扁豆15g、淮山药20g、焦薏苡仁20g、鸡内金10g、生山楂30g、炒麦芽20g、焙五谷虫10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g,上下午各1次,开水调成糊状,顿服。2009年11月1日二诊:药后患儿饮食略增,精神转佳,偶有腹痛,汗仍较多,已示脾气

8、转苏,但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