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ID:15192753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与血清心肌酶谱的关系。方法将65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21例)和轻度窒息组(44例),另外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正常对照组,对AST、LDH、αHBDH、CK及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重度窒息新生儿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

2、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关键词】心肌酶;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通过对本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有窒息的新生儿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检测,以探讨心肌酶水平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465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均为足月儿,排除产前使用镇静剂、早产、多胎、先心病等可影响评分者,年龄全部小于24小时,其中男36例、女29例,根据出生

3、时Apgar评分,其中重度窒息组(1分钟Apgar评分≤3分)21例,轻度窒息组(1分钟Apgar评分4分~7分)44例;对照组新生儿20例,均为足月正常新生儿。各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检测方法全部对象均于出生后24小时采集静脉血检测AST、LDH、αHBDH、CK及CKMB,所用仪器为日本东芝生产的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潍坊三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以速率法测定。比较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4、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度窒息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1),轻度窒息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各组窒息新生儿血心肌酶谱测定结果的比较注:a与b比较t=10.23,10.87,5.12,8.18,11.47,P均<0.01;a与c比较t=15.22,15.68,9.37,14.73,16.6,P均<0.01;b与c比较t=7.67,9.18,8.00,10.60,7.35,P均<0.01讨论4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

5、见的症状和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为2.3%~12.7%[1],窒息后缺氧缺血可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心肌损害较常见,有报道发生率高达65.5%[2]。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缺氧缺血时无氧酵解增加,酸性物质堆积可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ATP耗竭,导致心肌损害,同时体内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酶增高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生物膜,使心肌细胞结构破坏,通透性增加,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升高,心肌酶在心肌受损后6~12小时左右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因此,心肌酶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害的诊断[3],

6、而其中的CKMB4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当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其特异性、灵敏度高,在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活性明显升高,并与窒息程度相关,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心肌酶能反映心肌损害程度,心肌酶检测成为一种简便易行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方法,临床上早期积极给予保护心肌治疗,对降低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Apgar评分目前仍是国内通用的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的方法,但评分时受主观因素影响多,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

7、众多学者不断探讨Apgar评分结合实验室客观数据,以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准确性,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研究发现Apgar评分与脐血血气有一定关系,但并非绝对,且在基层医院难以办到[4]。而本组心肌酶检测的结果表明,根据其升高的程度,在新生儿窒息的判断中可作为辅助的参考指标,以早期诊断治疗,目前在大部分基层医院均能进行心肌酶检测,易于推广。【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0-450.[2]陈琦,姬东霞,何英.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

8、16(4):230-231.[3]毛庆民,王辉,朱铭.心肌酶检测在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05-1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