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

ID:15194060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_第1页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_第2页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_第3页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_第4页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近视在负镜片法诱导调节状态下的眼前段结构变化【摘要】目的通过对低中度儿童近视患者单眼进行负镜片法诱导调节,观察眼前段结构变化,探讨不同屈光度诱导的离焦与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14岁近视儿童30例(30眼),分别进行综合验光仪检查,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量负镜片法(0~6D)诱导调节状态下的ACD和PD。结果随着调节刺激水平的增加,ACD呈现递减的趋势,平均递减速率为-1.1817%;PD同样呈现出递降的趋势,平均递减速率为-2.8478%。两者均是在6D刺激水平下变化最大。结论在儿童近视中,随着阅读距离的减少,运

2、用调节量的增加可引起眼ACD变浅、PD缩小,且在诱发6D调节时变化最大。【关键词】近视;儿童;调节;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前房深度;瞳孔直径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hangesofanteriorsegmentoftheeyesinchildrenwithlowormoderatedegreesofmyopiaand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defocusinducedbydifferentdioptersandthevariationsinanteriorchamberdepth(ACD)an

3、dpupildiameter(PD)whenaccommodationisinducedbysingleextraocularlenses.MethodsThirtymyopic10subjectsofchildrenwereenrolledinthestudy.ACDandPDwereinducedofeverysubjectwithVisante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TC)underdifferentlevelsofaccommodation(0-6D).ResultsWiththeincreaseofaccommodativestimu

4、lation,bothACDandPDdecreasedattherateof-1.1817%and-2.8478%,respectively.Thevariationsoftheaboveindicatorsreachedtheirpeaksatthelevelof6Daccommodation.ConclusionForchildhoodmyopia,bothACDandPDdecreasewiththeincreasingaccommodationcausedbyshortenedreadingdistance,andthechangesreachtheirmaximu

5、munderanaccommodationinducedat6D.  Keywords:myopia;children;accommodation;Visante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teriorchamberdepth;pupildiameter10我国是世界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的国家,近视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常见疾病。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1]。对儿童近视发生及发展的病因及近视治疗的研究很多,但还没有一种学说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目前调节和近视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近视

6、眼在近距离工作时并非表现为调节过强,而是表现为调节滞后。本研究以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和分析方法,观察近视儿童在不同水平调节刺激下的前房和瞳孔变化情况,以从解剖结构上进一步探讨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2月来我院视光学门诊就诊的学龄期近视儿童30例(30眼),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9~14岁,平均10.7岁。右眼负镜片法诱导调节,应用前节OCT测量分析眼前段结构变化。纳入标准:①屈光度≤-4.0D、散光≤-

7、1.0D;矫正视力≥1.0;②性别不限;③详细询问病史,排除眼病史、全身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④常规进行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排除角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等;⑤排除正在使用或近期使用过睫状体调节药物的病例,如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⑥没有明显的屈光参差和弱视。  1.2研究方法  1.2.1规范的主觉验光步骤10  在电脑验光的基础上,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其步骤包括:单眼最大正镜片矫正之最佳视力(MPMVA);红绿测试;交叉柱镜确定柱镜的轴位和度数;最后确定球镜度数(再次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