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ID:15195006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_第1页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_第2页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_第3页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_第4页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作者:景涛,吕永彬,陈恒艳,周士坊,郭海英【关键词】导引;针刺;推拿;颈型颈椎病2005年11月-2006年7月,笔者采用导引练习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7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门诊患者,多为青壮年,绝大多数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其中男41例,女3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年龄19~48岁,平均(37.50±4.43)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3年,平均(17.36±7.53)月。对照组38例,年龄24~53岁,平均(41.35±4.75)岁;病程

2、最短7个月,最长4年;平均(21.47±7.48)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以1992年10月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9制定的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修改方案)作为诊断和分型标准[1]:颈、肩及肩部酸疼不适,肌肉痉挛,并伴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棘突间、旁亦有相应的压痛点;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阴性;X线平片上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关节失稳和骨质增生改变。排除颈部急性扭伤、落枕、肩周炎和风湿性肌纤维炎等疾病引起的颈肩部疼

3、痛。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55岁;③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虽符合诊断标准但同时伴有明显的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患者;有手法治疗禁忌症的患者;③治疗期间未按规定配合治疗或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或药物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  1.5治疗方法9治疗组采用传统医疗导引练习结合针灸、推拿;对照组采用针灸与推拿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停止针刺、推拿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采用随机单盲临床对照试验设计(疗效评价者不参与临床研究)。  1.5.1传

4、统医疗导引练习  1.5.1.1医疗站桩功练习(第1部分)  每次练功前应按照导引锻炼的要求,首先进行调心、调息、调身的三调基础锻炼。调心是锻炼的中心环节,要求患者入静,一般3~5min。调息时,要求患者逐步调整到匀、细  、深、长的腹式呼吸状态,并且体现于整个功法练习过程中。调身锻炼要求患者的身体要放松与协调,一般采取三圆式站桩,要求患者两手张开似抱球(手圆);两臂环抱如抱树状(臂圆);两足尖内扣,呈半圆状(足圆);要求患者保持头正身直,虚领顶劲,沉肩虚腋,含胸拔背,直腰蓄腹,扣地展膝;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患者站桩高度(以膝关节的角度分成高

5、、中、低3个体位)进行练习。第1个疗程:每次20~30min,第2~3个疗程练功时间根据患者锻炼情况增加15~30min[2]。  1.5.1.2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第2部分)  以易筋经12式中的第6、7(“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9)2个动作为主练功法。做“倒拽九牛尾”动作时要求患者成弓步做上体前俯后仰,力注腰、背、肩、肘等身体各关节。前俯时,要求患者意念拳握九牛尾,由身体向前倒拽;后仰时,意念拳握马缰,拉动八匹马,以体现内劲用意。做“九鬼拔马刀”动作时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臂前举后收要充分,双手分别置于头后的风池穴和命门穴,配合呼

6、吸,身体充分左右拧转,眼向后方看去。定式动作保持5~8s,每个动作重复5次,每天功法锻炼各2次。组间休息1min,训练后放松5min[3]。  1.5.1.3导引放松功练习(第3部分)  首先进行三调基础锻炼3~5min,要求同第1部分。本部分为原地徒手练习。做动作时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做3种对称性的上下、前后、左右弧线循环摆动(“八字飘香”、“摇橹渡海”、“达摩荡舟”),各36次。最后进行三线放松功法练习。首先进行三调练习,身体姿势要求站式,调息时要求在呼气时默想各部位“松”,同时意想放松的部位如海绵一样柔软。意念属于流动式意守,松到

7、哪个部位时,意念观想那个部位,意导气行。第1条线:头部两侧松→颈两侧松→两肩松→两上臂松→两肘关节松→两前臂松→两手松,静养中指尖的中冲穴1~2min;第2条线:面部松→颈前松→胸部松→腹部松→两大腿前面松→两膝关节松→两小腿前松→足背松→足大指端松,静养大脚趾大墩穴1~2min;第3条线:后脑松→后颈松→背部松→腰部松→大腿后面松→小腿后面松→足跟松→足心松,静养涌泉穴1~29min。做完三线放松后,将意念收回,观想腹部丹田处,意守3min后结束整套医疗导引练功[2]。  1.5.2针刺治疗  治疗法则以疏通筋络、调和气血为主。取穴:风池、天柱

8、、风府、大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尺泽;同时配合“醒脑开窍法”,取人中、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操作:急性期用泻法,症状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