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

ID:15198961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_第1页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_第2页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_第3页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_第4页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复研究论文二:《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沈复的“命运感”看《浮生六记》的悲剧性摘要: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一部凄婉哀绝的悲剧,文本的悲剧性不仅仅体现为时代的悲剧、情感的悲剧等方面,还体现在沈复本人强烈的宿命感影响之下所形成的文本独特的叙述模式、无处不在的命运暗示、流于笔端的不安定感,以及由此所营造出的深刻命运悲剧。关键词:沈复《浮生六记》命运感悲剧性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经学者考证仅有前四卷为作者亲撰,后两卷乃为后人托名伪作参见张蕊青《<浮生六记>后两记之真伪》;。在这仅存的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以及只存题目,文本已佚的后两卷——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中,

2、不难看出,沈复把这本颇似“自传体小说”参见张蕊青《<浮生六记>——得风气之先的自传体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3,3;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既记录快乐的事情,也记录痛苦的事情,可谓酸甜苦辣皆有之。但笔者在仔细地研读完文本之后却发现:无论是在记录快乐之事的“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浪游记快”中,还是在其“坎坷记愁”中,无不蕴含有一种悲剧的气氛和情感,这种悲剧的情绪不仅仅充斥于“坎坷记愁”这卷记愁苦的文字中,就连“记乐、记趣、记快”的文字中也无处不在。而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悲剧感并不仅仅只是在表面哀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生,它已经通过沈复,

3、即作者本人的情感,诉诸笔端,形成了文本独特的叙述结构模式,营造出了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悲剧氛围。笔者认为,造成《浮生六记》“怡神荡魄,感人固已深矣”浮生六记,沈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下文所引均见于此书,不再标出;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作者本人在书中记述自己的悲剧人生、愁苦经历等悲剧性内容(关于这些方面已有很多人做过充分的论述),还在于沈复在结撰这一文本时不自觉采用的独特叙述模式的突破——宿命感的悲剧性归结,这一突破在于:作者在宿命论的影响下对美好的建构与破坏,在于与生俱来的不安定感,具体体现在文本中则是无处不在的命运暗示。本文旨在通过

4、对沈复表现在《浮生六记》中命运感的分析阐释,力图找出文本在营造悲剧氛围的过程中,除开悲剧性内容之外的其它原因——沈复的思维模式、文本的叙述方式对悲剧性的建构作用,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普遍存在的命运思想做简要地探讨,以期在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一《浮生六记》中的命定论细细读完沈复的《浮生六记》,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沈复在叙述的过程中,无论文章的一开始记录的是多么美好快乐的事情,追忆的是再好的往昔过去,当读者还沉浸在对美好事物的回味向往品咂中时,沈复的笔端旋即一转,突然说出几句暗淡伤感、命运难违的话,顿时把人拉回现实,而且这样的

5、话在短短的《浮生六记》中竟然比比皆是。为便于理解,笔者略举一二,以作说明:卷一《闺房记乐》中,沈复从芸娘所吟的诗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中洞知“窃恐其福泽不深”;从两人于鬼节在我取轩中饮酒畅谈,受惊染病中预测“6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卷二《闲情记趣》中,从两人所造盆栽被猫毁坏的偶然事件中,悟得“即此小经营,尙干造物忌耶”;卷三《坎坷记愁》从呼其妻为“三太太”而预知命运注定之离散;这样的例子在《浮生六记》中不胜枚举。在这些以记乐、记趣为题的文字中,作者沈复从不忘怀自己愁苦悲惨的人生经历,曾经的美好回忆、举案齐眉,往昔的夫唱

6、妇随、过去的闲情雅趣总在这个枯瘦的老叟手中被无情的拉回现实,拉回这个一盏孤灯、纸窗柴扉、无依无靠的天涯沦落人身上。而这时的沈复,历经沧桑之后,他把自己的、妻子的如过眼云烟般的一生都归结到一个千古难逃的宿命上——命运无常、天命不可知!关于命运,关于天命,孔子就有“天命不可知”的感叹;屈原有《天问》的疑惑,都是人类对自身难以预知、难以把握的命运的思考。想必此时已入暮年的沈复在痛定思痛之后,也如同往哲先贤们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不幸归为命运的不可知、不可测,以致于就算是这些记录快乐的文字也不忘在回忆之时附上几句对天命难测的哀叹:那些如过眼云烟般的前

7、尘旧事,想来也不过早已注定这样的结局,有什么可不平的呢?只怪当初早没有料到,其实上天早有预示了!在这样的安慰之辞中,沈复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阵痛随即在心中蔓延开来,为何命该如此?为何逃不开命运的手心?概而观之,沈复的命运感以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在《浮生六记》的文本中:相术、预兆、谶语、凶兆等许多至今仍存在于人们思想中、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之说的东西,下面将结合文本作具体的分析:(一)无处不在的命运暗示现存的四卷中,几乎每一卷里都有明显的命运暗示、不良的征兆等等。沈复会从许多旁人不注意的细微之处去探究命运不幸的先兆:从妻子所作诗句“秋侵人影瘦,霜染

8、菊花肥”中测其“福泽不深”,人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同样,性格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行文风格,文如其人,想必如此吧!或许沈复当初只觉此句诗清瘦幽冷,未经世事的他根本没有多想。而在时间沉淀堆积了无数苦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