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ID:15199269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_第1页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_第2页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_第3页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_第4页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作者:杨涛 刘志军 李妍怡 杨瑞龙【关键词】中风膏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故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笔者运用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均为2006年6月-2007年6月本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中风膏治疗组和血栓心脉宁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1例

2、,平均年龄(62.65±10.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60.72±1010.77)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中风病积分、中风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分别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1.2.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血栓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  1.2.3中医辨证及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

3、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  1.3其它相关评分标准  1.3.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0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  1.3.2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  1.3.3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1.3.4中风病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1.4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同时计分起点分

4、不低于8分。②符合中风病中经络及气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者。③中风病分期符合急性期者。④10西医诊断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且以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者。⑤其发病为第一次中风者。⑥自愿进行临床试验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排除病例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②以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某些特殊部位(如小脑梗死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③风心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所引起的脑栓塞者。④为第2次中风或2次以上中风者。⑤中风病有神识昏蒙的中脏腑患者。⑥中风病发病在两周以上者。⑦1

5、8岁以下、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⑧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个月内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试验药品  ①10治疗组药物:中风膏,由甘肃省中医院生产,批件文号:甘药制字Z04000839。②对照组药物:血栓心脉宁,由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21105。  2.1.2药品使用方法  ①治疗组:服用中风膏,10g/次,烊化口服,2次/d,用药28d。②对照组:服用血栓心脉宁,4粒/次,口服,3次/d,用药28d。③基础疗法:2组病例均采用基础治疗,卧床休息,保

6、持安静,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一般支持疗法;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治疗;若合并颅内压高者给予降颅压治疗;若合并糖尿病者给予正规降血糖治疗;若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血压高者给予对症降压治疗。不用类似试验药物作用的中药;不用脑营养代谢药物或脑保护剂、脑代谢活化剂。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疗效性观察  ①中风病疗效评定。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评定。  2.2.2安全性观察10  ①一般体格检查:体温、心率、呼吸、血压。②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化验及大便潜血、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2.2.3观察时点 

7、 主要症状体征:初诊首日,试验后第8、15、23、29天各观察记录1次。实验室各项疗效性、安全性检验项目治疗前后各作1次。  2.3疗效标准  2.3.1中风病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风病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风病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风病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风病积分减少不足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