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

ID:44678941

大小:43.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_第1页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_第2页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_第3页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_第4页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明确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和针灸结合西药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同时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观察两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譽涩、口角歪斜、偏身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1.

2、2病例纳入标准①急性发病(发病2周以内②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脑梗死诊断标准⑴;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24h内入院接受治疗。③符合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证型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阴虚风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气虚血瘀;风火上扰清窍证。④无意识障碍。1.3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中风病中脏腑或伴有意识障碍;③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3、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影像学检查疑为出血性梗死;⑤生命体征不稳定。1.4治疗方法1.4.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操作方法: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口服1片;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o伴有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感染、降糖、降压、扩冠状动脉等治疗,有电解质紊乱者及时纠正。1.4.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操作方法:面部取四白(双侧)、水沟,水沟行雀啄针法,要求眼球湿润为度;上肢取患侧肩聽、曲池、尺泽、手

4、三里、四渎、外关、合谷透三间;下肢取髀关、伏兔、阴市、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太溪、太冲;腹部取盲俞(双侧X天枢(双侧),失语者加上廉泉、通里、丰隆、金津(放血X玉液(放血);口歪者加内地仓、夹承浆、禾醪;感觉障碍加头针顶颖后斜线;共济运动障碍加头针枕下旁线、天柱穴,抬肩困难,加肩贞;头痛眩晕,加太冲、风池。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4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5疗效判定标准1.5.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UnitedStatesNationalInstitu

5、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进行疗效判断。评分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⑥死亡。本研究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作为有效;将无变化、恶化、死亡作为无效。1.5.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賽

6、涩、口角歪斜、偏身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效;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b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V0.01k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

7、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O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见表2o2.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见表3o3讨论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西药和针灸结合对于中风后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针灸对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書涩、口角歪斜、偏身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等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于口角歪斜及偏身感觉异常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尤其是头针运用区可以舒缩血

8、管、改善血管弹性、调整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和细胞集聚,因而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疏通脑络气血、调整机体阴阳,对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近几十年,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经取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