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ID:15199291

大小:3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摘要】  为观察下肢手术病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为下肢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组(A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20例。坐骨神经穿刺点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垂直线下3cm处;腰丛穿刺点在髂嵴连线,腰椎棘突旁开4cm。采用10cm长针,分别注射利布和剂15~25mL(A组)和20~30mL(B组)。注药后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测定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时间

2、,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血流动力学A组患者注药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B组患者注药后血压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运动神经阻滞二组间T1、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3、T4长于A组(P<0.01)。B组有2例阻滞失败,4例上止血带后不适,经静推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05mg后好转。术后24hA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痛,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良好,感觉神经阻滞时间长,有利于下肢手术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可广泛应用于单侧下肢手术麻醉。【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肢

3、手术麻醉6  为满足下肢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麻醉效果完善,镇痛时间长,对患者术后影响小的麻醉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徐仲煌等观察了在神经刺激器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1]。但在基层医院尚无条件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为了更广泛地推广此方法,我们利用体表定点的方法,进行外周神经阻滞,为下肢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2岁,体重45~8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阻滞,B组:腰丛-

4、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6麻醉前30min肌注咪唑安定5mg,入室后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A组:在L3、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3mL,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B组:坐骨神经阻滞方法为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穿刺点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垂直线下3cm处[2],垂直皮肤,用22G,13cm长针缓慢进针,寻找到向下肢放电样异感后,注入利布合剂15~25mL(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2

5、∶1∶1混合);腰丛阻滞方法为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穿刺点为髂棘连线,用22G,13cm长针,在腰椎棘突旁开4~5cm,对准其横突的中点,垂直皮肤进针约4~5cm,针头可触及骨面,回针至皮下,向上改变角度,滑过横突刺入,接已装有生理盐水5mL润滑良好的注射器,缓慢进针,并对注射器持续加压,若有落空感,注射无阻力,即为腰肌间隙,回吸无血、脑脊液后注射利布合剂25~30mL。  1.2.2观察项目  记录麻醉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时心率(HR)、

6、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用Bromage评分法评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0分为正常;1分为不能抬起下肢但膝关节、踝关节可以活动;2分为不能抬起下肢,不能弯曲膝关节,但可以活动踝关节;3分为不能抬起下肢,不能弯曲膝踝关节),记录术后24h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6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7、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表1)表1两组注药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略)  与T0比较,A组患者T2时SP明显降低(P<0.01);B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SPO2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表2)表2两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的比较(略)  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比较,T1、T2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B组明显长于A组(P<0.01)。  2.3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24h不良反应6  B组有2例阻滞失败,后改为全麻,4例上止血带后烦躁不适,

8、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05mg后好转,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后24h有4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B组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3.1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注药后血压下降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而B组患者血流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