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

ID:15199325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吡喹酮治疗癫痫型脑囊虫病2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近10年来我院诊断为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院近十年收治的脑囊虫病均为癫痫型,吡喹酮对脑囊虫病有较好治疗效果,磁共振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吡喹酮脑囊虫病脑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引起的常见的颅内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识别,磁共振(MRI)等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收治的脑囊虫病的病例,以期归纳出其临床与MRI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共收集到我院2000年1月1

2、日~2010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脑囊虫病的病例,其诊断依据1985年郑州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囊虫病23例,其中男13例(56.5%),女10例(43.5%)患者年龄14~42岁,其中仅一例为14岁,其余均在20岁以上。对23例患者职业进行调查,其农民6例(26.09%),工人5例(21.74%),干部3例(13.04%),学生3例(13.04%),其他6例(26.09%)。1.2病程本组患者的病程均在5年之内,其中1年以内的占91.3%(21例),2年占4.3%(1例);5年的1例(4.3

3、%)。51.3临床表现脑囊虫病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为癫痫发作、高颅压所致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脑膜炎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全部有抽搐症状,其中癫痫大发作21例(91.3%)但无癫痫持续状态发生,单纯局限性发作2例。头痛9例(39.13%)。呕吐3例(13.04%)。视乳头水肿7例(30.4%)。1.4临床分型根据脑囊虫包囊存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脑实质型、蛛网膜型、脑室型、脊髓型。本组病例全部为脑实质型,仅一例合并胸髓型。1.5实验室检查23例患者中有22例行脑脊液检查,

4、4例做腰穿检查颅内压增高占18.19%,压力195~256毫米水柱。白细胞数>10×106/L2例(9.1%)。糖和氯化物均正常。蛋白质>0.45g/L3例(13.6%)21例做了血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阳性15例(71.4%),20例做了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酶联试验,阳性16例(80.0%)。51.6影像学表现23例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20例(86.96%)患者CT影像学有异常改变,23例患者MRI影像学均有异常。单个病灶仅一例(4.3%),多个病灶22例(95.7%),

5、最多病灶达40余个。头部CT主要表现:近皮质区显示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可有结节状或环状强化或钙化影。头部MRI主要表现:活虫期)T1加权像上呈圆形低信号,内有点状高信号,T2加权像上圆形高信号,内有点状低信号;(退变死亡期)头部MRI近皮质区显示:T1加权像上水肿区呈低信号,内有高信号环、高信号结节或仅小低信号区,T2加权像上水肿区呈高信号,内有低信号环、低信号结节;虫体死亡后钙化表现为长T1、短T2或等T1、短T2点状信号影,周围无水肿带。一个患者脑内可同时有两种以上表现存在。1.7治疗

6、经过23例患者均采用吡喹酮抗虫治疗,每个疗程总剂量300mg/kg,治疗先从小剂量200mg/d开始分两次口服,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量至1.2g/d,达到总剂量即为一个疗程。1~2个月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共治疗3~4个疗程。同时给予皮质醇及脱水剂治疗。2治疗效果23例患者全部疗程结束后随访1~5年,13例(56.5%)头颅CT或MRI复查未见异常且无癫痫发作,7例头颅CT或MRI复查示虫体钙化且无癫痫发作,2例头颅CT或MRI复查示虫体钙化、每年癫痫发作次数在2次以内,一例病灶无变化且每年癫痫

7、发作次数在2次以上。总有效率95.7%。3讨论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虫卵感染人体,孵化成囊尾蚴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脑寄生虫病,属于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其感染途径包括自身内感染、自身外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三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由于食用了未熟透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所致,本病多发于农村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脑囊虫病多为散发,但亦表现为一定的地方性和流行性,往往与卫生条件或者饮食习惯有关。职业分析表明,农民所占比例最高,为26.09%;、工人、干部、学生等亦占相当比例,说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

8、增加及部分地区城乡差别的缩小,脑囊虫病的地域及人群分布有了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5脑囊虫病一般起病较慢,病程一般在1~5年之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严重的可致颅内高压、视力损害和精神异常,临床容易误诊误治。其中抽搐是本病的常见症状。病变多位于脑皮质,也可侵犯脑室、脑干、小脑和脊髓,有时可合并眼或皮肤囊虫病。影像学检查常可见颅内密度异常改变的病灶。本组病例绝大多数病程在1年之内(91.3%),23例患者均有抽搐发生史,近4/5(80%)的患者有癫痫大发作史。以往文献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