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

ID:15199446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_第1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_第2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_第3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_第4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3例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2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前经超声、CT或MRI检查后均经手术治疗证实为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中肿瘤全切率为78.2%,无一例术中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认识,要运用合理的辅助检查手段诊断并正确通过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诊疗;手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一般指源于腹膜后间隙内的纤维、脂肪、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及胚胎残留组织的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但不包括腹膜后器官的肿瘤

2、和转移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1]。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大多已属于中晚期,以致延误了手术时机,影响了手术生存率。现将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3例,男17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2.83∶1,年龄18~63岁,平均37.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为2年。51.2首发症状23例患者中首发症状腹部肿块12例,腹胀1例,腹痛8例,泌尿系症状1例,肛门排气排便不畅1例。1.3辅助检查本组23例患者均做超声检查,9例做CT检查确诊,2例做MRI确诊。

3、1.4病检结果23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中畸胎瘤6例,囊肿4例,纤维瘤3例,平滑肌瘤2例,恶性肿瘤中恶性节细胞神经瘤1例,脂肪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良恶性比例为15∶8。1.5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术中死亡病例,手术中肿瘤完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5例,全切率为78.2%,随访16例,失访7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12年。1例畸胎瘤复发,手术后死亡2例,1例脂肪肉瘤患者死于肿瘤扩散,1例淋巴瘤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讨论2.1加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认识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虽少见,但也有其特点:(1)临床症状隐匿以腹部肿块症状

4、为主;(2)肿瘤巨大;(3)以恶性为主;(4)病理类型多种多样;(5)恶性肿瘤术后易复发。故结合以上特点在临床上要考虑到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尤其是腹部无症状包块时要考虑该病。本组病例可能因为基层医院例数过少的原因以良性居多。由于腹膜后肿瘤处于范围广,部位深,组织结构复杂的腹膜后腔隙,有利于肿瘤生长,发病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困难,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其压迫、占位、肿瘤毒性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均会出现,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腹部疼痛。本组资料中腹部疼痛8例,腹部肿块12例(占绝大多数),符合这一特点。但还可以出现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内分泌紊乱的患者出

5、现低血糖、肿瘤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低热、消瘦等。本组1例患者腹胀达2年才确诊,教训深刻。2.2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原发性肿瘤的诊断辅助检查项目中应首选无创性超声,它能显示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对腹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组全部病例均做超声检查但准确率不如CT,近年来9例患者均做CT检查,它不仅可以检测出腹膜后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而且可以确定肿瘤与周围脏器,大血管及淋巴结之间的关系,还可察觉脏器及腹部的转移病灶,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对指导手术方式有很大的帮助,但腹膜后脂肪少且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或密度相近,CT检查仍有一定难度[2]。随着MRI的临床应

6、用,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提供手术前的解剖情况,还可以做MRI检查(本组有2例做MRI检查确诊),尤其以复杂的腹膜后肿瘤适宜,但有费用昂贵的缺点。52.3正确运用手术治疗原发性肿瘤对腹膜后肿瘤而言,除恶性淋巴肿瘤外,绝大部分对放疗不敏感,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3]。为根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能否完全切除是影响腹膜后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原则是除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化疗敏感肿瘤外应积极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包括受累的或密不可分的组织、器官,努力做到不残留肿瘤包膜和肿瘤组织以免复发,在受累切除的器官中以肾脏和结肠最常见,故手术前应考虑做IVU检查及肠道清洁准备,如

7、肿瘤与大血管粘连,手术中极容易大出血时常备足量血液,这一点尤其在基层医院应引起注意,本组无一例术中死亡病例。手术中由于腹膜后肿瘤的供应血管常位于肿瘤的基底部,因此沿着肿瘤包膜在直视下由浅入深分离是切除的关键步骤,对巨大肿瘤与周围血管间关系不清时,包膜内切除更显重要,当肿瘤基底部严重粘连时,可先分块切下大部肿瘤,待视野扩大后再充分切除残留肿瘤,若不能切除,可用金属夹做标记,以备手术后放疗,仔细止血置引流管经腹部引出体外。对于化疗有效的淋巴瘤则不必要求根治切除,本组有1例复发淋巴瘤术中快速切片后做部分切除后化疗,效果满意。【参考文献】1SerioG,T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