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

ID:15202552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_第1页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_第2页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_第3页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来我院要求引产的患者2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年龄19~42岁、孕周20~27周、孕次1~4次,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对照组110例,年龄19~43岁、孕周19~26周、孕次1~4次,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后空腹服米非酮50mg,1次/12h,总量150mg。结果观察组中出现2例2次羊膜腔内注射方式引产成功,对照组110例孕妇治疗中均为1次引产成功。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分别为(48.6±10.4)h和(36.4±4.2)h。两

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胎膜残留与产后2h出血观察组胎盘胎膜残留与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72例和65例,对照组为16例和21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凡诺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术的效果优于单独膜腔内注射利凡诺。  【关键词】利凡诺;米非司酮联合;联合疗法;引产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是以往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米非司酮在引产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将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明显优与单用利凡诺引产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4  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来我

3、院要求引产的患者2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3例,年龄19~42岁、孕周20~27周、孕次1~4次。对照组110例,年龄19~43岁、孕周19~26周、孕次1~4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常规查体、行血、尿、白带常规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并行B超检查选择最佳穿刺部位。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后空腹服米非酮50mg,1次/12h,总量150mg。两组中若有注药72h仍无宫缩则行第2次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平衡液500mL+缩宫素10U,观察并记录注

4、药至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产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收集产后2h内阴道出血量,必要时检查软产道是否有损伤。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质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引产成功率观察组中出现2例2次羊膜腔内注射方式引产成功,对照组110例孕妇治疗中均为1次引产成功。  2.2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羊膜腔内注药至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分别为(48.6±10.4)h和(36.4±4.2)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8,P<0.01)。  2.3胎盘胎膜残留与产后2h出血观察组胎盘胎膜残

5、留与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72例和65例,对照组为16例和21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51、9.53,P<0.01)。    3讨论    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作用机制都是通过发动有效宫缩,使宫颈成熟,软化,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最后胎儿及附属物排出。利凡诺引产术安全简单,效果良好,成功率96.4%[1]。  利凡诺中期引产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宫缩,有时可引起子宫收缩过强,而中期妊娠宫颈管不成熟,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持续强烈的宫缩作用于未成熟的宫颈,不仅使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而且可致胎盘胎膜残留,产时产后出血增多[2]。中期妊娠利

6、凡诺引产胎盘胎膜残留发生率最高,占50%~80%[3]。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早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t1/2长,为5~30h。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出血剥脱,内源性前性腺素释放使宫颈软化、扩张,类似于自然分娩生理过程的宫颈形态变化。动物实验表明,米非司酮可加速分娩,增进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诱发宫缩,具有宫颈成熟的功效,使引产易于成功[4]。米非司酮用于妊娠13~27周引产者,其成功率在90%以上,可缩短引产时间[1]。4  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后口服米非司酮,使利凡诺在米非司酮作用于宫颈和子宫肌层的基础上诱发宫缩,二者有协同

7、作用,使引产产程明显缩短,同时降低胎盘胎膜残留率,减少产生出血量,服药简单易行,而且米非司酮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短时间内消失,无须治疗,故二者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有一定有实用价值。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