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

ID:15206284

大小:32.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_第1页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_第2页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_第3页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_第4页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哮喘的分期论治【摘要】通过对哮喘病因、病机的分析,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将小儿哮喘分为喘前期、发作期、间歇期和缓解期,并分别施以理、法、方、药,取得了较好疗效,并附2则案例以资验证。【关键词】哮喘分期论治小儿1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起病有急有缓,一般较大儿童起病多急,幼小者起病较缓。发作时呈呼气性吼鸣、气喘,伴有咳嗽、痰壅,以夜间为重,甚者不能平卧,神情紧张、面色苍白、出冷汗、唇青、鼻煽等。若哮喘发作持续不缓解者,则有气急、气息短促、神志无力、大汗淋漓、脉弱等严重征象。肺部听诊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者。哮喘发作休止,尚可见有咳嗽、多痰、气短等症状。2哮喘的诊断标准2.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

2、年龄<3岁,喘息发作≥93次。(2)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4)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凡具有以上第1、2、5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具有第3和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2.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成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2)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4)对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

3、鸣音者,可作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试验:①用β2受体激动剂(β2激动剂)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②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3mL。在作以上任何一项试验后15min,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则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作哮喘诊断。2.3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儿童年龄不分大小)(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9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2)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4)变应原试验阳性可做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

4、性咳嗽。3哮喘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又被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病因学、发病学及病理变化的诸多共同点说明,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常由相同的致敏原激发引起疾病发作,只不过前者仅限于上呼吸道范围,发病时表现为鼻、眼发痒,喷嚏,鼻塞,水样鼻分泌物涟涟等。然而上述症状亦是哮喘发作的前驱表现。据统计表明,支气管哮喘病人中有过敏性鼻炎者约占56%~74%,而过敏性鼻炎病人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大于60%。因此,目前国内外有相当的学者认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实质上是同一种疾病。4中医分期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笔者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分期论治的辨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

5、疗效,现简介如下:4.1病因病机94.1.1病因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概括起来有内外二因。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久伏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情志不舒,内伤饮食,环境潮湿,接触花粉、绒毛、异味、异物,过劳等均为本病发病的诱因。4.1.2病机(1)喘前期病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稍遇风寒则鼻窍不利而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发作。(2)发作期病机:肺脾肾三脏虚弱,痰饮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气机不畅,则呼吸困难、气促喘憋发作。(3)恢复期病机:肺脾肾三脏虚弱、痰饮留伏是其基本的病理机制。4.2辨证论治9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常表现

6、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复杂情况。治疗应当标本兼顾,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4.2.1喘前期(1)鼻咽不利。症见咽痒,鼻痒,鼻塞,流涕,晨起多发,舌淡苔白,脉浮滑。治以祛风止痒,宣肺通窍。方用加味银花乌梅紫菀汤。常用药物:射干10g、炙麻黄3g、金银花10g、乌梅10g、紫菀10g、五味子10g、紫石英15g、钩藤10g、地龙10g。(2)肺风咳嗽。症见咳嗽持久不消,长达30d以上,喉痒作咳,吭吭作声,痰少黏稠,咯吐不爽,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细。治以疏风清肺,养阴利咽。方用加味芎蝎散加减。常用药物:川芎5g、全蝎5g、细辛1g、荜茇1g、银杏10g、炙麻黄3g、芦根30g。(3)

7、阴虚燥咳。症见午后潮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经久不愈,长达30d以上,便干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润燥,清肺止咳。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10g、生地黄15g、玄参10g、川贝母10g、桔梗10g、麦冬10g、白芍15g、当归10g、炙甘草10g、木瓜20g、瓜蒌15g、沙参10g。94.2.2发作期(1)寒哮。症见咳嗽气促,喉间有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形寒无汗,面色晦滞,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浮滑。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