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ID:15211627

大小:29.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_第1页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_第2页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_第3页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_第4页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血管炎症,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1]。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在日本和美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2]。我院06年7月-09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27例,针对该病特点予以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本组共27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3.5岁,男孩17例,女孩10例。临床表现:①发热,多为不规则热,持续1-

2、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出现指(趾)端红肿,后期出现指套样膜状脱皮。③部分患儿眼结膜充血。④草莓舌(红色或白色),口腔、咽粘膜弥漫充血。⑤皮肤出现皮疹,多遍布全身,多形性。⑥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2.1.1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62.1.2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

3、支持。并且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2.1.3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2.2发热护理患儿多为持续性高热,应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超过38.0℃时进行物理降温,嘱患儿多饮水,额头及大椎穴同时予敷贴降温,同时进行温水擦浴,并在腋下、股沟、腘窝等血管聚集处多做停留以促进散热。若效果不佳,口服退热药,或肌肉注射安痛定降温,也可予生理盐水灌肠降

4、温。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现象,一旦出现立即将患儿平卧,吸氧,使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灌肠)。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脱水征象,一旦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立即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2.3口腔护理患儿口腔、咽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每日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粘膜机械性损伤的食物。2.4皮肤护理6患儿出现皮疹,且出现指(趾)端脱皮,应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被褥衣裤轻软。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对半脱痂皮者,用清洁剪刀剪除,并嘱家长及患儿避免人力撕脱,应待其自然脱

5、落,以免引起感染。2.5用药护理本病在发病10d内未接受治疗的患儿有20%~25%可有心脏损害[3]。KD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为在疾病的10d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2g/kg一次在10-12h以上静脉输入,同时加服大剂量的阿司匹林(ASA)80-100mg/(kg·d),分4次口服治疗,直至患儿热退,ASA改为每天3-5mg/kg,一次口服,治疗至冠状动脉疾病恢复[4]。2.5.1阿司匹林的护理阿司匹林为环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血栓作用。但是ASA的酸性可直接导致胃粘膜损伤,故嘱患者在饭后服用本药,并服用制酸剂或胃粘膜保护剂。多数患者在服用中等剂量ASA数天后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6、,应密切观察患儿大便的色、量及性质。长时间服用ASA的患儿注意观察其有无出血倾向。2.5.2丙种球蛋白的护理丙种球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使外周血T细胞亚群增多,被活化的CD4减少,从而减少IgG合成,并能封闭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FC受体,从而阻断血管内皮免疫炎症反应[5]。IVIG在2-8℃冰箱中避光保存,使用时应在IVIG温度升至室温时再用。由于IVIG费用昂贵,为避免浪费,应先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穿刺,确保穿刺成功后再输入I6VIG。开始输注IVIG的0.5h内速度为5gtt/min-10gtt/min,0.5h后速度可调至15gtt/min

7、-20gtt/min,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最好[6]。使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直至滴管内药液完全滴入血管。在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若病人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应暂停或减慢滴速,待症状消失后再缓慢输注,调整至患儿能耐受的速度。输液过程应经常巡视,观察有无变态反应发生,如有立即停止输注,配合医生静脉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最严重的变态反应常在10min内发生,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发现并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