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

ID:15224732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_第1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_第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_第3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_第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脏移植;诊断  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难治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超声动态监测心脏移植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心动图检查减少了心内膜活检的次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信息。2001年1月~2007年3月我院成功开展了6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移植心脏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  本组心脏移植患者6例,女2例,男4例;年龄32~45岁,平均(37.5±4.4)岁;其中1例为风湿

2、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其余为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均为终末期心脏病,射血分数(EF)18%~28%,经内科保守治疗差,故行心脏移植进行根本性治疗。尸体供心,年龄<35岁,既往没有心血管病史及吸毒史;供体与受体ABO血型相同,体质量相差<±20%,淋巴交叉配合试验<10%[1]。9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HP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Agilent公司制造),探头为S4型,频率2~4MHz。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左房室腔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二维超声测量右房室腔内径、心包积液的位置及厚度,

3、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比值。术后1周内每天检查1次,1周至1个月内每2天检查1次,1个月后每周检查1次,3个月后每月检查1次,此后根据病情发展变化情况随时检查。分别测量术后不同时期心脏形态、结构及跨瓣血流的各项指标,根据时间的不同多次测量,并从中选取术后3天、5天、7天、2周、4周、3个月、6个月和1年8组数据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定值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因无供体术前超声情况作对照,故只用术后不同时间组平均值进行对照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9 

4、 6例患者中存活时间最长的已达5年,最短存活时间1年,术后心功能Ⅰ级。  2.1各房室腔内径的变化  在心脏移植术后1年内,左室及左房内径未见显著性变化;右房右室内径在术后即增加(图1),到第3天达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6个月后同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术后不同时期房室腔内径(略)  Tab1Dimensionsoftheatriumandventricleat differenttimeafterhearttransplantation  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  LA:左房,LV:左室,AO:主动脉,RV:右室 

5、 图1左室长轴切面声像图显示术后右室增大(略)  Fig1Leftventricularlong-axisview9  2.2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变化  室间隔厚度在术后随访期内无显著性变化,左室后壁厚度在术后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术后第2周和3个月2次达到高峰,同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术后不同时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略)  Tab2Thicknessofinterventricularseptumandposterior leftventricularwallatdifferenttimeafterheart transplan

6、tation  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  2.3心功能的变化情况  移植后心脏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应用多普勒血流频谱观测到二尖瓣E峰及A峰在术后早期即达到最大值,2周后显著性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状态(表3)。  表3术后不同时期心功能及心包积液量(略)9  Tab3Heartfunctionandpericaridialeffusionat differenttimeafterhearttransplantation  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  2.4心包积液的变化情况  心脏移植术后心包积液量随时间逐渐减少(图2)

7、,至第6个月与刚手术时相比有显著差异。但除外1例患者于术后第17天心包积液增至中量以上(表3)。  3讨论  移植心脏心房形态与自然心脏明显不同,术后右房室腔内径增大,并逐渐缩小。本组患者右房室内径在术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反映了右心这一适应过程,同时表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右心结构的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①术后右房右室增大,中远期相对稳定,与肺动脉压力增高及心肌缺血水肿有关,此后右心逐渐恢复过程可能与肺动脉压力下降及心肌重构有关[2],与Young等[3]实验结果相似。②9与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吻合方式建立了一个形态异常的右房及供体心房和受体心房

8、的收缩不同步有关,但此种理论分析其恢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