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ID:15229008

大小:27.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_第1页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_第2页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_第3页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_第4页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电图T波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讨论T波变化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意义。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61例HCM患者的ECG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电图T波倒置47例,占77.0%(47/61),伴ST段下移者17例,占27.9%(17/61),单纯ST段下移不伴T波倒置者仅2例,占3.3%(2/61)。非室间隔肥厚型及全心肥厚型患者心电图T波倒置为100%,室间隔肥厚型T波倒置占57.4%(35/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性T波

2、倒置高度提示HCM。【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心电图;T波  肥厚型心肌病(H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文献[1]提示80%以上的患者常规心电图有异常。我们以超声心动图为诊断基础,对61例HCM患者的心电图(ECG)进行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  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HCM患者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17~80岁,平均48.5岁。其中有胸闷胸痛26例,心悸21例,劳力性呼吸困难7例,头晕5例,晕厥2例。  1.2仪器与方法  心电图仪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FIVE或美

3、国ACUSON生产SEQUOIAC256型。患者取平卧和侧卧位,观察胸骨旁长轴、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部水平、心尖四腔或五腔切面。按左室后壁≥1.5或绝对厚度≥15mm标准诊断心肌肥厚,并除外继发性心肌肥厚。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游离壁、心尖部及全心肥厚4个类型。对各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及ST段、病理性Q波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1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HCM中心电图异常占93.4%(57/61),其中T波倒置

4、占77.0%(47/61),伴ST段下移者占27.9%(17/61),单纯ST段下移不伴5T波倒置者仅占3.3%(2/61)。各类型HCM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未发现明显差异,为便于分析,将各型组合成室间隔或合并室间隔肥厚、非室间隔肥厚(游离壁和心尖部肥厚)及全心性肥厚3个类型。其他部位肥厚与室间隔肥厚比较T波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见表1。表161例HCM心电图检查结果(略)注:括号内为百分比与室间隔肥厚组比较,*P<0.05  3讨论  3.1HCM的诊断  HC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

5、性。就本组患者而言,主要症状有胸闷胸痛、心悸,活动后气短及头晕、晕厥,无一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17例(27.9%)可听到心尖区或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对诊断HCM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差。临床上常用而且方便无创的检查是常规12导联ECG及超声心动图,有条件的医院可依靠核磁共振检查。对经验丰富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人员来说,超声心动图结果与核磁共振检查效果应相似[2]。本组依靠超声心动图确诊的HCM61例,心电图T波倒置47例,占77.0%;伴ST段下移者17例,仅占27.9%;且均无动态ST-T段变化,这与典型的冠心病急性心

6、肌梗死心电图动态ST-T改变不同。心肌肥厚、缺血均可引起左室心外膜下心肌复极延缓,导致心电图T波倒置[3]。但5HCM的T波倒置相对固定,无动态变化,临床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可用于鉴别。T波倒置不是心肌缺血特有的表现,绝大多数HCM会出现T波倒置,充分认识单纯T波变化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意义,提高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水平,对诊疗非常有益。  3.2HCM的肥厚部位判断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室壁厚度及室壁运动,可准确判断HCM的肥厚部位。本组对比心电图T波倒置出现的导联及发生率,提示单纯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T波倒置1

7、00%发生,出现胸前导联T波倒置或肢体导联合并胸前导联T波倒置的几率明显高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最后确诊需依据心脏彩超或左室造影。纯游离壁肥厚及全心性肥厚型T波倒置发生率亦为100%,全心性肥厚型T波倒置导联广泛,游离壁肥厚T波倒置多见于肢体导联。各型间ST段下移及病理性Q波无显著性差异。故对体表心电图T波仔细分析,有助于大致判断HCM的肥厚部位,特别是患者胸前导联有深大倒置T波对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更有意义。【参考文献】  [1]胡大一,许玉韵.循证心血管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5:480.  [2]程显声,程晓荷,李坤成.80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3):131-133.5  [3]卢喜烈.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53-5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