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

ID:1527923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早期石窟考古石窟寺是佛教的重要遗迹。中国创建石窟寺大约始于3世纪,盛行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8世纪。多数石窟从开凿使用到衰落废弃,往往延续几个历史时期,情况很复杂,非本节所能详备。本节辑录的石窟寺资料,只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开凿,内容介绍也以这个时期为主,故简称为早期石窟或早期石窟寺。  早期石窟的开凿地点,是与佛教艺术自西向东传布的情况相一致的。佛教东渐,首及新疆,次及甘肃河西走廊,随后进入中原北方地区。本世纪初以来,一些外国学者相继进入新疆、甘肃,调查了一部分重要石窟,有的还伴随着掠夺

2、、破坏。中国有组织的调查工作始于三十年代。1930—1933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调查新疆石窟,1935年北平研究院调查响堂山石窟,是较重要的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分布于各地的石窟都进行过复查记录编号;重新发现了许多湮没已久的重要窟龛;发掘了一些重要石窟的窟前遗迹,并采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准确地解决了一部分石窟和造像的分期断代问题。  根据佛教东渐的路线和自然地域所形成的洞窟分布,分为新疆地区、河西走廊、陇东固原地区和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新疆地区新疆南邻北印度,是我国石窟寺起源的重要地域

3、。在天山南麓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一线上,石窟寺遗址十分丰富。历史上佛教最盛的地区是古龟兹,即今库车、拜城一带;其次是焉耆和古高昌(今吐鲁番附近)。在这条路线上,经调查的石窟寺有16处,即喀什县东北山崖的佛窟,巴楚县脱库孜萨米石窟,拜城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西石窟,库车玛扎伯赫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赫孜尔哈朵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新和县托呼拉克埃肯石窟,焉耆县锡克沁石窟、明屋佛寺,吐鲁番县雅尔湖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胜金口石窟、吐峪沟石窟,等。总计发现洞窟600多个。大体说,以库车为中心的各窟群,系

4、就山崖开凿而成;以吐鲁番为中心的各窟群,多系依崖壁以土坯券筑成鹿。新疆石窟寺,历史上曾遭严重破坏,造像无存,只剩部分壁画。调查过的16处遗址中,保存较好、时代较早的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吐峪沟石窟。它们是年代最早的一批中国石窟,又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遗迹的纽带。  克孜尔石窟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木札提河北岸的悬崖间,东经82°27′,北纬41°47′。位置适在库车、拜城两县城之间。现存洞窟分布在谷西、谷内、谷东、后山四个区内。1953年原西北文化局新疆文物调查组调查时编列23

5、6个号,大体代表相同数目的单个洞窟。克孜尔石窟内容丰富,类型齐备,其中洞窟形制较完整、壁画遗存较多的约占三分之一,大多开凿于四至八世纪。大体上可分为中心柱窟、大像窟、僧房窟和方形鹿四种。早期石窟大部分在谷西区,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壁画以立佛、佛传和本生故事为中心内容。克孜尔石窟是古龟兹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又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  库木吐喇石扈位于库车县西南约30公里处。窟群分布在渭干河东岸的山麓或断崖上,分南北两区,相距约3公里。北区洞窟较集中,编号80个,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好的不到半数。

6、南区较分散,编号32个,保存较好的约10个。据现存洞窟判断,其始凿年代和延续年代均晚于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约创建于五至七世纪,主要是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两种。洞窟形制、壁画题材与克孜尔石窟同期洞窟十分接近,具有显著的龟兹特色。  森木塞姆石窟在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库鲁克达格山口处。洞扈分布在直径约800米的河谷口内。编号洞窟52个,窟体保存较好的19个,年代与克孜尔石窟相当。早期窟大多是僧房窟。洞窟区中部有寺院遗址。  吐峪沟石窟在高昌故城东约15公里吐峪沟水东岸。现存洞窟41个,大多崩坍,仅数窟保存较好。

7、早期石窟大约开凿于五世纪,是吐鲁番地区较早的石窟。晚期石窟约开凿于回鹘高昌时期(九至十四世纪)。早期窟以东南区4号窟保存较好,是一座有前室的中心柱窟。中心柱正面塑立佛像。穹窿顶,正中绘莲花;穹窿四角各绘一天王像。正壁和左右壁分上下两层。上层墨线绘七排千佛,千佛中间各绘一铺一佛二菩萨;下层绘佛本生故事画。每幅有汉文墨书隶体榜题。字迹与罗布泊发现的晋简和莫高窟发现的十六国卷子相同,应是五凉立高昌郡时所开凿。河西走廊地带分布在河西走廊沿线上的早期石窟,大多以塑像壁画为主要特征。从西向东,经调查的石窟有敦煌莫高

8、窟、安西榆林窟、玉门昌马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肃南金塔寺石窟和武威天梯山石窟。除安西榆林窟被后代改建外,都还保存着五至六世纪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高窟和天梯山石窟。  莫高窟我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位于敦煌县东南22.5公里的鸣沙山下。  据敦煌文物研究所全面复查整理的石窟内容总录,莫高窟共有492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尊塑像。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持续营建,窟内陆续出现了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