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

ID:21610942

大小: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3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_第1页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_第2页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_第3页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_第4页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画论及石窟壁画魏晋以来玄学的兴起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风气。玄学清议和人物品藻直接影响了文艺方面,首先是在文学中出现了第一批理论文章和专著。这些文章均产生在顾恺之生活时代的前后,这便形成绘画理论产生的氛围,并引起了人们对于绘画理论的关注。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羊欣、王僧虔、虞和、萧衍,陶弘景、庾肩吾、袁昂等人的书论文章。书画创作和理论探索相辅相成,呈现出高昂奋进的趋向。 顾恺之的二篇画论顾氏画论著录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但“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从中可知顾

2、氏有三种有关画的论述,其一《魏晋名臣画赞》(《魏晋胜流画赞》),已佚。其记载人物至少数十人之多,可见其肖像画之规模。其体裁有序有赞,今《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所附《王衍传》有画赞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可知原为四言骈句。其二即《论画》:包括《历代名画记》所录的《魏晋胜流画赞》(现存此篇为模写要法,非画赞)与《论画》二篇,应合为一篇。此二节文字,一为摹写要法,一为评画。评画,首言不同画科的难易: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提出品评画的标准,接着品评各种人物画。摹写要法,述传移模写要素,如方法,绢素,运笔等,后为谢赫采为六法中最末一法。提

3、出“上下大小厚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在此篇中论画人物画要“以形写神”和“传神”。此篇约撰于太元五年(380)左右。其三《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构思描绘道教天师张道陵于五云山七试弟子王长、赵升的道教故事。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逐,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谢赫与《画品》(又称《古画品录》一卷)谢赫是南朝齐梁间的画家、理论家,先世陈郡阳夏(河南太康),西晋后举家南迁,族居于

4、会稽。约宋大明年间(457——464)生,梁大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卒,约近七十。以时妆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张彦远列谢赫为中品下。姚最云其“别体细微,多自赫始”,“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雅壮之怀”。主要贡献是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自三国吴至南朝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位画家的绘画)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分为六品,疑有缺失,原亦当为九品)。《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显然承继

5、了曹植“存乎鉴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提出绘画创作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接着提出“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涉及绘画艺术的形、色及结构(遵循、知晓物类而赋予形色,并发挥画家的能动性进行更完满的结构布置)。而“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以对传统的学习。“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

6、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画品》的体裁为后来所承继和效法,如陈时姚最《续画品》、唐彦悰(音虫)《后画品》等。 《画品》的出现受到时代的制约,作为品评体裁的形成有其演变关系。分品论人始见于《汉书.人表》,班固将古代人物分九品列表区别等第,其方式是列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下再列上、中、下,如上上品列尧、舜、禹、孔子等为圣人,而至下下品则为愚人。魏晋时效仿班固的品评体例,分九品作为鉴识人物的标准而产生“九品官人法”。影响所及波及到文艺方面的品评,如梁钟嵘《待品》,分上、中、下三品论述自汉以来100余人之优劣;梁庾肩吾《书品》也是区分上之上至下之下九品论述。唯独今本《画品》是将27人分第

7、一品至第六品论列,体例上有很大差异。举例言之:李嗣真对谢赫将顾恺之的地位排列较低而不平,称:“以恺之才流,岂合甄于品汇、列于下品,尤所未安。”又如今本《画品》第一品第一人为陆探微,文称“上品之外,无他寄言”。均说明最初成书的《画品》也应是分九品而评述的。在具体内容方面,现存文字也有一些夺误。 两篇山水画论随着山水画的萌生,南朝开始出现宗炳与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 宗炳(东晋宁康三年375—宋元嘉二十年443,年69),字少文,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也是著名佛学家。南阳人,父祖皆仕于东晋,出身贵族,江夏王义荣尝荐炳于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