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ID:15290533

大小:2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作者:陈力超张美稀黄丽萍【关键词】大剂量巴曲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为进一步观察大剂量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对本院42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作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42例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43~72岁。随机分为大剂量巴曲酶组与常规巴曲酶组,每组21例。入组标准:(1)年龄40~80岁。(2)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3)意识清晰或嗜睡,无昏睡、昏

2、迷等严重意识障碍。(4)明显肌体瘫痪(肌力<3级)。(5)脑梗死发病6h内。排除标准:(1)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2)头颅CT检查已发现责任病灶。(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4)出血可能或其它系统有出血倾向者,如血液病。(5)其它,如活动性出血,正使用肝素,近6周手术史,近3个月有急性心肌梗死等。6  1.2给药方法(1)大剂量组:随机入选后立即给予巴曲酶20B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h内输完。1次/2d,第2、3次剂量各为10BU。(2)常规剂量组:随机入选后立即给予巴曲酶10BU加生

3、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h内输完。1次/2d,第2、3次剂量各为5BU。两组均同时加用基础治疗,维脑路通、阿司匹林100mg,均给与必要的调脂脱水降血压及康复治疗。第1、7、14天用药前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当纤维蛋白原低于0.4g,即停用巴曲酶。  1.3疗效评价患者均在1d内恢复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治疗后第7、14天各评分1次。两组治疗前后第1、7、14天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NI

4、HSS和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和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巴曲酶大剂量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明显好于常规剂量组(P<0.05)见表1。6  表1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略)  与常规组比P<0.05  2.2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7天后巴曲酶大剂量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4天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略)  与常规剂量组比P<0.

5、05  2.3不良反应大剂量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皮下出血;常规剂量组1例出现皮下出血,均未停巴曲酶而自行好转。  3讨论    随着对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及缺血半暗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急性脑梗死超早期(3~6h),脑缺血急性期,此时梗死区从缺血中心区逐渐向周边半暗带扩展[1],6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障碍并不意味着缺血区神经元细胞的不可逆死亡,缺血半暗带为可逆性损坏,该区脑细胞具备短暂的生存能力,但无法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若血液循环未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它可以演变为坏死,从而使中心坏死区向周围扩大;若血液循环能得到迅速而充分的

6、恢复,半暗带神经元的细胞功能也随之出现改善。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纤维蛋白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纤维蛋白原升高能引起血浆黏稠度升高,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在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巴曲酶是类凝血酶的丝氨酸蛋白酶。其药理作用为降解纤维蛋白原促进纤溶系统活性,对纤维蛋白原具有特异性。与凝血酶相比该药祛除纤维蛋白原中A链,保留B链中B肽段,易使残存链段被内皮系统及纤溶系统降解,从血循环中清除,故不易引起出血,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抗凝作用,同时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促进纤溶蛋白溶酶生成,减少

7、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物,从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而发生溶栓[3],此外巴曲酶还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血液粘稠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较好地减轻缺血,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4]。6  目前已有多个临床试验[5,6]肯定巴曲酶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对照组明显有效,作者发现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NIHSS和BI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第7天纤维蛋白原下降程度与NIHSS和BI评分相关性,即与预后相关,而第14天后无其相关性,可能与巴曲酶早期大量应用有脑保护作用有关。作者严格判断脑梗死超早期,并在应

8、用巴曲酶中严密观察意识状态、肢体恢复情况、血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未出现1例死亡,只有3例牙龈出血。说明巴曲酶治疗较安全。  本试验表明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