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ID:15322118

大小:19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_第1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_第2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_第3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_第4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22013-2014学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操作规范与方法各项目测试规范与方法如下。一、身高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2.场地器材电子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入工作状态,读数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测试方法(图2-4-2)电子身高测量计在平坦地面上,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

2、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5秒钟后水平压板沿立柱自动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电子身高测量计自动记录数据后,水平压板返回至原位。4.注意事项图2-4-2(1)电子身高测量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受试者站在电子体重计中央,上下电子体重计动作要轻。图2-4-2(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3)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4)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二、体重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体重

3、,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2.场地器材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液晶屏上数字变化,如果数字增加了0.1千克时,则达到要求。3.测试方法(图2-4-3)测试时,电子体重计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

4、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电子体重计中央。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入工作状态,5秒钟后电子体重计自动记录数据。数值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4.注意事项(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图2-4-3(2)受试者站在电子体重计中央,上下电子体重计动作要轻。三、肺活量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2.场地器材:电子肺活量计。3.测试方法(图2-4-4)房间通风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则每换测试对象需消图2-4-4毒一次,每测一人时将口嘴下倒出唾液并

5、注意消毒后必须使其干燥)。肺活量计主机放置平稳桌面上,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入工作状态,预热5分钟后测试为佳。首先告知受试者不必紧张,并且要尽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气效果最好。令被测试者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试吹1至2次,首先看仪表有无反应,还要试口嘴或鼻处是否漏气,调整口嘴和用鼻夹(或自己捏鼻孔);学会深吸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象闻花式的慢吸气)。受试者进行一两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得吸一口气,屏住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中

6、途二次吸气。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每次间隔15秒,记录三次数值,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4.注意事项(1)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2)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用干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3)导气管存放时不能弯折。(4)定期校对仪器。 四、视力1.测试器材标准对数视力表(图2-4-5)。图2-4-52.测试条件视力表悬挂高度使5.0行视标与多数受检者

7、的双眼呈水平位置。视力表照度约300~500勒克斯。3.测试方法(1)受检者在距视力表5米处站立,用遮眼板将左眼轻轻遮上,先查右眼,后查左眼,均为裸眼视力。(2)可先从5.0一行视标认起。如果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要求对每个视标的识别时间不超过5秒。规定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1~5.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超过这一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而以本行的上一行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3)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令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l米处进行

8、检查。所得视力值应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例如,某受检者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上一行视标,令其在2.5米处检查。所得视力为4.2,则4.2-0.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