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

ID:1532226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_第1页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_第2页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_第3页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_第4页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路径选择  摘要:银行的内部控制对于保证银行实现其经营效果,提高效率,促进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而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风险管理(尤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对银行影响较大,本文在此背景下,理清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发展历程及其对银行内控的影响,并基于这一视角,分析了当前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发展及其对银行内控的价值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

2、t)指的是银行在对其面临的可能的预期风险在事前采用各种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和技术对其面临的风险,所做的一切处理过程。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对常识的系统化的学科艺术,风险管理的基本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预防损失,措施应该放在损失事故发生之前;二是减轻损失,这主要是用于损失事故发生的时候;三是弥补损失,弥补损失的措施主要应该用在损失发生之后。  有关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时期。其一是传统的风险管理时期。P.L.Bernstein(1996)认为风险管理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就已经有了操

3、控灾害或风险的想法或观念。早期的风险管理还主要是强调安全管理(SafelyManagement),主要是从外部因素,亦即银行外部的客观存在对于银行实体损害的管理。其二是新型的整体化的银行风险管理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银行风险管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亦即整体化的银行风险管理阶段。这一时期的银行风险管理较之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在对银行风险的理解上更加广义,把银行风险当成一个系统或说一个整体对待,以期能够全面把握和认识银行风险,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对于银行内控的价

4、值重大,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一是衍生金融商品(Derivatives)使用不当引发了多起金融风暴,促使财务性风险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是各种金融创新手段在名称和计量方式上不断变化,且越来越专业化,加之资本市场上各种专门的新型机构的涌现,使得内部管理的难度增加。  二、当前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战略重视不足。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银行的内控责任具有责任的能动性,银行是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最活跃的细胞之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

5、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的发展,而银行业能否实现安全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责任的规范性,责任的规范性包括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两方面的内容。实体性规定包括由法律义务与责任方式构成的责任规范以及工作责任制度等内容,程序性规定包括归责与责任追究的程序等内容。但是,一些银行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把能人为灵活处理的事情弄复杂、不好办了,是给自己套枷锁;有的银行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与银行变动的管理内容、调整的政策、制度不相适应,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形成不了一个健全的机制。有的以后会在内容上多

6、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忽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较差。部分银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和文化建设,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也有一些银行有章不循,或将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与监督,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而不是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是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欠科学。银行内部控制还缺乏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和独立性。笔者

7、认为尤其是对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与监督方法欠科学。事实上,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分析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未来还款能力如何。影响企业未来的因素主要有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支持以及非财务因素。企业大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而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非财务因素虽不构成直接还款来源,但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但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  四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督机制。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防范、监控能力弱,仅凭直观感性经验控制、防范风险,而缺乏有效的避险、分险和化险的手段,很难将风险消

8、灭在萌芽状态,激励机制不强,约束机制不硬,干多干少、干好不干坏都一样,因而有相当部分内控工作与发展要求的脱节,即在面对改革出现新情况时,商业银行的许多部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未能主动的把握机会、积极调研,以寻求解决之良方,而是坐失良机,导致风险发生。尤其是一些银行各个职能部门都重视贷前风险,但是少有部门对贷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