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哥”未曾远去

“老大哥”未曾远去

ID:15331623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老大哥”未曾远去_第1页
“老大哥”未曾远去_第2页
“老大哥”未曾远去_第3页
“老大哥”未曾远去_第4页
“老大哥”未曾远去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大哥”未曾远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大哥”未曾远去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可见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  列宾为其画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配的这段文字,和画作一起刊登在中国小学课本上,已经40余年。它是那么的熟悉,和芭蕾舞《天鹅湖》、歌曲《三套车》、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共同浓缩成中国人关于一个时代的符号和标记。  这些符号是属于苏联的,却并非它留给中国的全部。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鲁迅热烈推崇苏联版画艺术

2、,希望革新中国的艺术,使中国艺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周围的现实生活;而徐悲鸿热情鼓吹苏联现实主义美术,希望用“新鲜”的苏联艺术来刺激中国艺术之革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六十年代,“老大哥”文化艺术开始在中国层层渗透,从油画到雕像,从文学到戏剧,而它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更开始走入骨髓更深处。  “老大哥”的好学生  1954年10月的一天,北京前门火车站。24岁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员全山石登上了一列漂亮的软卧列车,他此行的目的是到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现名为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下简称列宾美院)油画系进行为期六年的学习。当然,他不是

3、一个人出行,和他一同前往列宾美院的还有就读同系的肖峰和林岗,以及就读舞美系的齐牧冬和周正。  作为西方美术体系内唯一保留原有古典主义教学模式又结合苏联美术自身对于色彩的独特认识的学校,列宾美院强调基础造型训练,又从现实主义艺术的要求出发,重视学生构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写生等。除此之外,俄国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里那些关注社会生活、批判社会丑恶现象,歌颂社会光明、塑造劳动者或英雄人物的形象的特点,也同样影响着他们。  在列宾美院经历了几年教育后,回国后的留学生在“文革”结束后被分配到各个艺术机构成为各学院的教学骨干。全山石担任了浙江美术

4、学院油画系系主任,齐牧冬成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建系元老,肖峰后来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而中国写实油画的扛鼎人物王沂东、杨飞云,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时都曾是全山石在列宾美院的学长李天祥的学生。  从1953年至1963年,中国先后派往列宾美院学习的本科生和进修生先后有30人,他们在该院油画系、舞台美术系、雕塑系、版画系和美术史系学习,经历了3至6年的受训与教育(进修生学习3年,史论系本科学习5年,创作系学习6年),回国后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对当时的中国西画教学体系来说是一次及时的补给。  在当时,除大量介绍苏联美术的翻译文章及来华的不少美术展览外,苏中

5、人员的交流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涯:“在当时的美术院校中最权威的老师都是留苏归来的,最珍贵的资料就是留苏一代人的习作。”  不过,这些已是后话,在这些归国留学生回来之前,中国学院油画教学体制其实已经形成,这也离不开一个苏联人。  苏联底色  2010年陈丹青在一次讲座上说,他第一次看到马克西莫夫的学生俞云阶的写生时,脑子看到一片空白,“我十五岁看到这张画,今天下笔依然受到这幅画的影响。如果你坐在我面前,我开始画你,我第一笔颜料下去,然后在颜料上把眼睛眉毛抠出来的时候,我相信我依然受俞云阶先生的影响,而他的影响来自马克西莫夫

6、。”  他口中的马克西莫夫就是在1955年至1957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来华主持油画训练班的油画家康斯坦丁·马克西莫夫,他一度被画家吴作人称为“美术界的白求恩”。他开办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习惯被称为“马训班”,从中走出了靳尚谊、詹建俊、冯法祀、侯一民、何孔德等中国油画创作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的两年,马克西莫夫出任中央美院顾问,组织“马训班”的师资培训以及中央美院各科系教学大纲的制订。他通过自己在训练班的教学实践,向中国美术院校示范了一套油画教学方法与步骤。而这套方法和步骤最后与徐悲鸿等人从法国引进的油画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学院油画教学体制的雏

7、形。  “马训班”学员和留苏学生回来的创作,被认为是带有示范意义的作品。与此同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苏联回来的雕塑系、版画系学生也在当时中国的美术学院雕塑和版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雕塑领域,苏联雕塑家克林杜霍夫主办的雕塑训练班(1957年至1959年,也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青年雕塑家参加学习),系统介绍了苏联雕塑教育与创作经验,在雕塑界颇有影响。  毫无疑问的是,曾经特殊的时代不仅深深影响了当时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的艺术理念,也为中国的艺术教育添上了无法遮掩的苏联底色,奠定了中国学院派绘画的写实基础。尽管后来各大院校纷纷展开了西

8、方当代艺术实验,但直到今天,从学生的选拔到入校后的培训,依然沿袭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