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

ID:15334827

大小: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2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_第1页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_第2页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_第3页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_第4页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7.1 从配价到语义角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1从配价到语义角色7.1从配价到语义角色7.1.1从传统到转换:句法分析的困惑传统语法以形态为依据,致力于归纳语言材料的类别(词法范畴)和句子成分的类别(句法范畴),继而说明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其析句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或成分分析法。按照中心词分析法,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则是句子的附加成分。照此方法,“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的主干成分便是“老婆是娘”,这样的分析未免滑稽。传统语法划分词类的一个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句子。但是传统语法根据能否带宾语对动词的及物不及物的分别并不能很好解释某些语言事实。例如“逼(迫

2、)”是及物动词,但它跟的宾语往往再需要接一个补充成分(我没有逼你做这笔交易),除非有具体的语境,省去补充成分便有损句子语义的完整。结构上有类似要求的还包括认知心理动词,如“希望”“觉得”“认为”“发觉”等。鉴于事实,语言学家在做具体讨论时不得不对其划分次类,这样,对动词及物性的认识随之失去了意义。不及物动词也有类似情形,例如“升(起)”“到(来)”“自绝”“龟缩”“(居)住”等通常被视为不及物动词,但下列句子中跟在它们后面的成分在语义上却是不可缺少的。(1)a.一轮圆月升在中天。b.你到我办公室来。c.汉奸自绝于人民。d.敌人龟缩在碉堡里。e.君住长江

3、头,我住长江尾。有些所谓的不及物动词造成的句子,它们前面一般需有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修饰,如果删除介词短语,句子的语义就不完整。例如:(2)a.青年自愿者们以雷锋精神自勉。b.他跟老吴相互鼓励。c.干部为群众服务。d.商家应为顾客着想。按传统语法的眼光,(2)中的加点词语是附加成分,然而在语义上却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及物动词带宾语,也有句子整体意义离不开状语成分的。例如:(3)a.老师向同学们通报了一个好消息。b.小李向大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c.校长对师生转达了上级的指示。d.小李向小王表白了爱慕之心。(3)中的加点词语也是完整句义的一部分,除非在特定的

4、语境里,一般不能被省略。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IC)分析法用分析短语层次的方法来分析句子,强调了语言单位组合的层次性,却忽视了层次结构和语义关系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事实。“喝了一杯浓浓的咖啡”和“浓浓的喝了一杯咖啡”的直接成分并不相同,但是“浓浓的”无论在“喝”的前面,还是在“咖啡”前面,它都保持着跟“咖啡”的语义联系。早期的转换语法(TransformationalGrammar,TG)试图用“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rule)”来控制结构的变化,其目标是通过规则的“输入”并实施一种或几种基本操作,只生成

5、语法句而不生成非语法句。但是像colorlessgreenideassleepfuriously这样的“合法而不合用”的“句子”又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其次,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产物,跟言语社团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等都有联系,因此基于“规则”的推导很难解释“例外”的存在。7.1.2“动词中心”和“配价语法”上述析句方法反映的部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句子的各组成成分尤其是动词的语义结构对句子结构的制约关系。不过,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或先或后都有所认识。吕叔湘(1942)认为,像“猫捉老鼠”这样的“叙事句”,其“中心是一个动词,可是光说‘捉’也不行,……必须

6、说明这个动作起于何方,止于何方。”吕先生在著作中将跟动词相关联的名词性成分称为“补词”,相当于后来法国和德国配价学说里的“补足语”。稍后,吕叔湘(1946)把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施’和‘受’本是对待之词,严格说,无‘受’也就无‘施’,只有‘系’。一个具体的行为必须系属于事物,或是只系属于一个事物,或是同时系属于两个或三个事物。系属于两个或三个事物的时候,通常有施和受的分别;只系属于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只觉得这么一个动作和这么一件事物有关系,施和受的分别根本就不大清楚。……照这个看法,动词的‘及物、不及物’,‘自动、他动’,‘内动、外动’等

7、名称皆不甚妥当,因为都含有‘只有受事的一头有有无之分,凡动词皆有施事’这个观念。照这个看法,动词可分‘双系’与‘单系’,双系的是积极性动词(activeverb),单系的是中性动词(neuterverb)。”吕先生所说的“系”大致相当于配价语法的奠基者泰尼耶尔所说的“关联”(connexion),而“双系”“单系”大致相当于配价学说的“二价”和“一价”。虽然吕叔湘(1979、1985、1987)在不同时期的著述中,对“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即“动词中心”的思想继续进行阐明,只可惜他本人以及汉语学界并未对其向理论的高

8、度推进进一步,这一思想在汉语界终究也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西方学界,有关名词和动词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