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角色清单

语义角色清单

ID:37700832

大小:167.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9

语义角色清单_第1页
语义角色清单_第2页
语义角色清单_第3页
语义角色清单_第4页
语义角色清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义角色清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义角色清单余   求 真论文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语法理论中语义角色的界定及分类,分析了当前语义角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义角色的性质、分类、提取、标志及层级性问题。最后分析了语义角色句法配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语义角色格配价题元论元  语义角色在不同语法理论中有不同的名称,其在格语法中称为语义格,在配价理论中称为动词的价,在题元理论中称为论元或题元。虽然各家名称不同,在定义、提取、分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语义角色在本质上都是揭示句子中核心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一、不同语法理论体系下的语义角色分类1.0格语法理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C.J.Fillm

2、oere)提出格语法理论。格语法中的“格”是指在基础结构中,和作谓语的定式动词有语义结构关系的一个或几个名词。在菲尔墨看来,格关系是句子深层结构里的名词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一种固定不变的语义结构关系,这种关系和具体语言中的表层结构上的语法概念没有对应关系。―113―  菲尔墨从英语出发,提出了如下的格:施事格、工具格、与格、使成格、处所格、客体格、受益格、源点格、终点格、伴随格等。  格语法对汉语语法的分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最早运用格语法理论研究汉语的学者是李英哲,他在《汉语语法中格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把汉语的格分为九种:施事格、工具格、与格、使役格、方位格、客体格、施役格、永存格、伴随格。  

3、孟琮等编纂的《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把名词宾语按其与动词的格关系分为十四类:受事、结果、对象、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致使、施事、同源、等同、杂类。  李临定(1986)《现代汉语句型》中划分了21个格:施事、受事、结果、对象、关涉、条件、范围、方面、工具、材料、方式、手段、依据、凭借、原因、目的、时间、处所、起点、终点、方向。  鲁川、林杏光认为格系统是一棵树,上层是“句子的语义成分”,有主体、客体、邻体、方式、根由、环境六种;下层是“格”,一共分为十八种。其中主体包括施事、当事、系事;客体包括受事、结果、对象;邻体包括与事、伴随、关涉;方式包括工具、凭借

4、、样式;根由包括依据、原因、目的;环境包括时间、处所、情况。2.0配价理论下的动词配价成分讨论  配价理论认为,在一个句子中,动词处于中心地位,动词的从属成分可分为两类:配角成分和说明成分。配角成分参与句子动词的行为,一般以名词性成分出现,配角成分可以分成三种,分别相当于传统语法的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说明成分用于说明动词发生的地点、时间、方式和方法。  价反映了动词对其他词项的支配能力,具有不同的支配能力的动词有不同的价。  在确定价的数量问题上,语法学界主要的争论是,在什么样的句法框架中提取价的指数,由介词引导的名词性成分要不要计入价的指数,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配价成分。―114―  袁

5、毓林(1987)认为应当在动词出现的所有句法结构中,选取与之同现的名词最多的结构,在这个句法结构中提取向的指数。  吴为章(1993)认为,动词的“配价”应当是无标记的名词性成分,在结构中是动词直接关联的支配成分,由介词引进的有标记名词性成分不能称为动词的“价”。依据吴的分类,动词的价有三类,相当于传统句法结构中的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张国宪依据价载体所带补足语的数量把价分为单价、双价和三价;依据价载体对所带补足语的强制性程度把价分为必有价和可有价;依据补足语是否有标记把价分为有标记价和无标记价;依据补足语的稳定程度把价分为静态价和动态价。3.0题元理论下的论元角色  题元理论提倡借

6、助数理逻辑的方法研究语义和解释语义与句法之间的匹配关系。从数理逻辑中引进的术语“论元”相当于“价”的概念。  沈阳(1998)认为“题元是句法和意义的一种接口成分。义素分析或语义特征分析最后往往陷入繁杂琐碎的境地,而题元理论通过某些语法手段把数量有限的题元语法化。  在题元角色分类问题上,也碰到了类似语义格分类、动词配价划分的难题。讨论题元分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尽量往细分,如Fillmore、Jackendoff、Talmy等。另一种倾向是尽可能把题元角色定得概括些,如Dowty。  传统的观念认为题元角色是离散的、清晰的概念,这样处理的后果是题元角色的数目难以确定。因为谓词的意义决定题元角

7、色,谓词的意义又是十分丰富、复杂的,用“施事、受事、感事、与事”等角色名称不能概括所有动词的语义类别。Dowty(1991)认为整个题元系统无法切割成一个个离散的角色,所以逐个划分和定义题元从本质上看是没有意义的。由于最主要的题元特性是从动词决定的名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中提取的,所以只需要把题元分成两大类,并通过一些可以判定的要素来定义各种题元语义性质的值,也就可以有效地―114――115―描述整个题元系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