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

ID:15366422

大小:167.57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2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_第1页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_第2页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_第3页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_第4页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产科母婴同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区域,由母亲陪伴新出生婴儿,家长缺乏观察、护理经验,且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无任何行为和语言能力,不可预见性的不安全因素多。随着我国政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各级助产机构分娩量剧增,高危孕产妇数量随之增多,产科新生儿管理压力增大。因此,产科与新生儿科如何共同协作,管理好母婴同室新生儿,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迄今为止,我国尚无关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的指南和标准。国外由于人口少,分娩量小,相对

2、医疗资源丰富,医护人员配备充足,因此其相关指南不适用于国内。为了保障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同时针对近年来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部分相关专家,根据目前我国母婴同室管理的现状制订了《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以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供各级助产机构新生儿科和产科医护人员参考。一、适用对象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二、管理模式建议产儿科协作共同管理。儿科医生负责管理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包括每日常规查体、高危儿管理、常见问题处理等,人员

3、归属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管理三、医护人员资质及职责1医生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新生儿科/儿科医生,建议具备新生儿科相关工作经历,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接受考核,具备新生儿复苏的能力。2医生职责:负责产科高危孕妇分娩的待产工作,必要时及时进行新生儿复苏;负责母婴同室新生儿查房,完成相关医疗文件;履行新生儿分诊、转科职责;负责对家长进行新生儿健康知识宣教,并沟通新生儿情况。3护理人员资质: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具备新生儿常规护理、窒息复苏及危急处理能力。进行疫苗接种的护士应取得相应证书,掌握疫苗接种的操作规范、流程及应

4、急预案。4护理人员职责:负责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病情观察及宣教指导,及时与新生儿科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及处理措施;贯彻落实爱婴医院相关制度,做好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的宣教,特别是指导和帮助母婴暂时分离的产妇挤奶、保持泌乳,贮存和运输母乳到新生儿科;向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产妇宣教并指导人工喂养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事件,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四、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1住院分娩新生儿院内转运安全制度:(1)新生儿分娩后,助产士/护士应让产妇查看新生儿,仔细检查和确定婴儿性别和身份,为其佩戴双腕带,建

5、立体温单。(2)顺产分娩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一同在产房观察2h后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手术结束与母亲一同转入母婴同室病房。(3)在院分娩的新生儿因疾病等特殊情况需转科时,应通知家属办理转科手续,并在体温单和新生儿临时医嘱单上记录转科时间;如家属拒绝转科,医生需告知家属风险并签署相关文件。(4)新生儿转科时,必须由家属和本院接诊医护人员共同转运,进修生、实习生不得单独转运新生儿;转送助产士护士医生必须与转入科室接诊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并在专用登记本上记录新生儿转科情况,转诊及接诊护士需共同确认和签名,必要时家属确

6、认签名。(5)母婴同室新生儿离开产科外出检查必须有本院工作人员陪同,并记录新生儿外出及返回时间。(6)在院分娩新生儿如由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或其他病区转回母婴同室病房时,家属应到场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新生儿转回。若家属未到,应暂缓转回。(7)产科病房门口设立门岗,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探视,探视者出示探视卡,并告知被探视者准确的床号、姓名方可进入探视。(8)母婴同室的产妇外出检查、治疗、沐浴时,须有家属看护新生儿。(9)产妇、新生儿出院需凭“出院通知单”及“新生儿放行条”离开病区。2新生儿身份核对制度:(1)母婴同室

7、新生儿所有医疗行为应在家长在场或知情的情况下实施,避免新生儿身份辨识错误及相关潜在医患纠纷。(2)使用双腕带和床头卡作为辨识手段。(3)主管护士每班核对新生儿双腕带,如有一条缺失、脱落时,应重新佩戴,佩戴时应在床旁经双人(与新生儿家属)核对无误后在腕带背面签署执行者工号并佩戴;禁止解除双腕带。(4)更改新生儿信息时(如转科等)需同时更换手腕带和床头卡。由两人核对确认后方可执行。3新生儿疫苗接种:(1)一针一苗,一位操作者。(2)规范疫苗领取、储存。(3)遵守疫苗接种禁忌证和适应证。(4)规范注射时间、地点、部位等。(5

8、)注射前要检查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注射后半小时内观察异常反应。(6)完善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4预防新生儿猝死:(1)新生儿床使用硬床垫。(2)不给新生儿覆盖蓬松的毛毯、厚重的被子或带毛制品。(3)在院新生儿采用仰卧姿势。(4)避免房间过热,衣物应穿着合理。(5)室内空气清新。5预防新生儿低血糖:(1)早开奶,按需喂养。(2)做好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