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

ID:15367282

大小:2.68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8-02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_第1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_第2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_第3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_第4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计量学课件02_第1章之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计量学郑重zhengzhg@mail.sysu.edu.cn——第一章绪论(2)1.2信息计量学的概念1.2.1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1.2.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2.3信息计量学的定义1.2.4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内容21.2.1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I)“信息”的含义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事物之间的差异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信息是一种场,是客观实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是系统的复杂性信息是一种关系信息是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结为力3信息是事物联系的普遍形式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布的不均匀性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

2、性信息是收信者事先所不知道的报导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使概率分布发生变动的东西4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ElwoodShannon,1916-20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名誉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励。例如1949年Morris奖、1955年Ballantine奖、1962年Kelly奖、1966年的国家科学奖章、IEEE的荣誉奖章、1978年Jaquard奖、1983年Fritz奖、1985年基础科学京都奖。他接受的荣誉学位不胜枚举。1948

3、年10月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被视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他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熵(entropy)”理论,到目前他的理论框架依然是信息学理论的标准。香农是使我们的世界能够“沟通无处不在”的少数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尊称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51.2.1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II)“信息”的含义广义信息计量学:以广义信息论为基础的信息6☆Buckland的信

4、息分类过程信息知识信息事物信息数据(Data)、文本(Text)、文献(Documents)、实物(Object)、事件(Events)等等71.2.1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III)“信息”的含义广义信息计量学:以广义信息论为基础的信息(狭义)信息计量学:事物信息数据(Data)、文本(Text)、文献(Documents)、实物(Object)、事件(Events)等等主要是“文献情报信息”81.2.1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IV)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科技报纸光盘数据网络数据ht

5、tp://library.sysu.edu.cn/web/guest/index91.2.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元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同时,为改善信息情报系统提供定量依据,达到高效能的科学管理,使信息交流系统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供最优化的信息服务,以便更好地解决信息服务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克服“信息危机”,使信息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为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101.2.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意义:

6、从理论上继续总结各种经验定律,使经验层次上的信息(情报)“工作”上升到理论层次上的信息(情报)“科学”,从而充实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将各种经验定律在新的信息单元条件下进行检验和修正,探讨它新的适用性,从而大大提高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同时又能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111979年,[德]OttoNacke,首次提出了“Informetrics”“数学方法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1.2.3信息计量学的定义(I)“采用定量方法来描述和研究情报(信息)的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门学科。”121.2.3信息计量学的定义(II)信息计量学(Inform

7、etrics):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13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14与2008年相比,中国网民年龄结构更为优化,网民的年龄结构更加均衡。3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攀升,整体占到网民的38.5%。这部分人群更为成熟,消费能力较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用户群。低龄网民占

8、比也在上升,10岁以下网民群体增至1.1%.15CNNIC将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分为四类:信息获取类、休闲娱乐类、消费类、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