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等效串联电感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

ID:15413928

大小:41.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3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_第1页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_第2页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_第3页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_第4页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容等效串联电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容等效串联电感计算公式是什么各位大虾好,有那位能给我一个金属化膜等效串联电阻及电感的计算公式吗,本人不胜感谢!·电容选择上都采用的MLCC的电容进行退耦,常见的MLCC的电容因为介质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可以分成NPO的第一类介质,X7R和Z5V等的第二、三类介质。EIA对第二、三类介质使用三个字母,按照电容值和温度之间关系详细分类为:第一个数字表示下限类别温度:X:-55度;Y:-30度;Z:+10度第二个数字表示上限温度:4:+65度;5:+85度;6:105度;7:125度;8:150度;第三个数字表示

2、25度容量误差:P:+10%/-10%;R:+15%/-15%;S:+22%/-22%;T:+22%/-33%;U:+22%/-56%;V:+22%/-82%     例如我们常见的Z5V,表示工作温度是10度~85度,标称容量偏差+22%/-82%,     为了做成纯文档的格式,尽量采用文字说明,不不采用图片,这样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看官们见笑了。设电源引脚和地引脚的封装电感和引线电感之和分别为:Lv和Lg。两个互补的MOS管(接地的NMOS和接电源的PMOS)简单作为开关使用。假设初始时刻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

3、和电流均为零,在某一时刻器件将驱动传输线为高电平,这时候器件就需要从电源管脚吸收电流。在时间T1,使PMOS管导通,电流从PCB板上的VCC流入,流经封装电感Lv,跨越PMOS管,串联终端电阻,然后流入传输线,输出电流幅度为VCC/(2×Z0)。电流在传输线网络上持续一个完整的返回(Round-Trip)时间,在时间T2结束。之后整个传输线处于电荷充满状态,不需要额外流入电流来维持。当电流瞬间涌过封装电感Lv时,将在芯片内部的电源提供点产生电压被拉低的扰动。该扰动在电源中被称之为同步开关噪声(SSN,Simulta

4、neousSwitchingNoise;SSO,SimultaneousSwitchingOutputNoise)或DeltaI噪声。      在时间T3,关闭PMOS管,这一动作不会导致脉冲噪声的产生,因为在此之前PMOS管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且没有电流流过的。同时打开NMOS管,这时传输线、地平面、封装电感Lg以及NMOS管形成一回路,有瞬间电流流过开关B,这样在芯片内部的地结点处产生参考电平点被抬高的扰动。该扰动在电源系统中被称之为地弹噪声(GroundBounce,我个人读着地tan)。实际电源系统中存在芯片

5、引脚、PCB走线、电源层、底层等任何互连线都存在一定电感值,因此上面就IC级分析的SSN和地弹噪声在进行BoardLevel分析时,以同样的方式存在,而不仅仅局限于芯片内部。就整个电源分布系统来说(PowerDistributeSystem)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电源电压塌陷噪声。因为芯片输出的开关操作以及芯片内部的操作,需要瞬时的从电源抽取较大的电流,而电源特性来说不能快速响应该电流变化,高速开关电源开关频率也仅有MHz量级。为了保证芯片附近电源线上的电压不至于因为SSN和地弹噪声降低超过器件手册规定的容限,这就需要

6、在芯片附近为高速电流需求提供一个储能电容,这就是我们所要的退耦电容。     如果电容是理想的电容,选用越大的电容当然越好了,因为越大电容越大,瞬时提供电量的能力越强,由此引起的电源轨道塌陷的值越低,电压值越稳定。但是,实际的电容并不是理想器件,因为材料、封装等方面的影响,具备有电感、电阻等附加特性;尤其是在高频环境中更表现的更像电感的电气特性。我们都知道实际电容的模型简单的以电容、电阻和电感建立。除电容的容量C以外,还包括以下寄生参数:     1、等效串联电阻ESR(Resr):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是由电容器的

7、引脚电阻与电容器两个极板的等效电阻相串联构成的。当有大的交流电流通过电容器,Resr使电容器消耗能量(从而产生损耗),由此电容中常用用损耗因子表示该参数。     2、等效串联电感ESL(Lesl):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感是由电容器的引脚电感与电容器两个极板的等效电感串联构成的。     3、等效并联电阻EPRRp: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容器泄漏电阻,在交流耦合应用、存储应用(例如模拟积分器和采样保持器)以及当电容器用于高阻抗电路时,Rp是一项重要参数,理想电容器中的电荷应该只随外部电流变化。然而实际电容器中的Rp使电

8、荷以RC时间常数决定的速度缓慢泄放。      还是两个参数RDA、CDA也是电容的分布参数,但在实际的应该中影响比较小,这就省了吧。所以电容重要分布参数的有三个:ESR、ESL、EPR。其中最重要的是ESR、ESL,实际在分析电容模型的时候一般只用RLC简化模型,即分析电容的C、ESR、ESL。因为寄生参数的影响,尤其是ESL的影响,实际电容的频率特性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