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

ID:15415767

大小:1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_第1页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_第2页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_第3页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_第4页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5上海枢纽铁路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经过调查分析,提出了上海枢纽货场布局调整的三个可能方案,即(1)基本维持现状不变,仅搬迁南浦站,在闵行建造新综合性货场。(2)把北郊站货场进一步扩建为综合性货场,整合杨行站、何家湾站,搬迁杨浦站,形成北部铁路物流圈;依托南翔编组站优势,在南翔与昆山站间扩建成大型物流园区,整合桃浦站、南翔站,搬迁上海西货场,形成西北部铁路物流圈;在闵行建造新大型综合性货场,搬迁南浦站,形成西南部铁路物流圈;结合浦东铁路建设,发展芦朝港集装箱中心站。(3)整合南翔站成专业性货场,改造上海西站货

2、场成综合型铁路物流中心,发展北郊站成市区铁路物流中心,整合桃浦站成北郊站辅助货场;整合何家湾站和杨行站,保留杨浦站;建造闵行站综合型新货场,整合松江站,搬迁南浦站。货场布局调整是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通过对照有关货场设计的要求,大约有十个方面,分别是:(1)发展前景(2)城市规划、经济发展(3)投资与产生的效益(4)铁路车辆的取送、挂运(5)汽车进出货场通畅(6)城市物流效率(7)货主办理业务(8)现有站场线路、设备设施利用率(9)货场行政管理(10)铁路自身发展的要求根据三个可能的方案和十个主要因素,设计了货

3、场位置问卷调查表(见附录A),为了使调整方案更加科学,邀请了有关专家、从事铁路运输组织和货运组织的技术、管理人员共30人参加了问卷调查,为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货场布局调整作了必要的基础资料准备工作。5.5.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数学家萨帝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AHP法是多目标综合评价的一种定量方法,它能把定性因素定量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减少主观影响,使评价更趋科学化。AHP法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

4、形成有序阶梯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个决策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AHP是一种很有用的决策工具,具有适用性、简洁性、实用性、系统性等优点。由于AHP的应用简单有效,特别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并且缺乏必要的数据资料的情况更为实用,因此,近几年来已在我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在资源分配、方案评比、计划等方面得到应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货场布局调整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可以从可发展性、经济性、便捷性和适应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可细化为发展前景、适应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

5、估计投资与产生效益的比例、方便铁路车辆的取送和挂运、车进出货场通畅、对城市交通的干扰、便于货主办理业务、现有站场线路、设备设施利用率、方便铁路职工上下班和方便货场行政管理等十个评判指标。通过设计货场位置问卷调查表,对有关专家、货运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各方案的评价指标比较汇总情况详见下表1表6.1三种比较货场布局调整方案比较评价指标方案发展前景适应性经济效益作业方便通畅物流效率方便货主利用率适应发展方案1393651483642425445方案2908475786678877890方案360606675785451606

6、0重要性10560159180183186204195126依据表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下:C2适应性C5通畅C6物流效率C7利用率C8方便货主C9适应发展准则层CP1方案一P2方案二P3方案三A合理调整货场布局目标层A方案层PC1发展前景C3经济效益C4作业方便图三种货场布局调整方案层次结构模型5.5.2构造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将准则层C中各指标两两比较,采用A.L.Saaty1-9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A-C如下:C1C2C3C4C5C6C7C8C9C1C2C3C4C5C6C7C8C9用方根法计算如下:用

7、以上公式计算准则层特征向量、最大特值和益智型指标如下:特征向量W=[0.3110.2160.0810.0710.0950.0950.0660.0410.025]T最大特征值λmax=9.429一致性检验指标CI=0.054,RI=1.45,CR=0.037根据表2,对于准则层中的“发展前景”评判指标C1,将方案层P各方案两两比较,构造评判矩阵C1-P,并计算其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和一致性检验指标λmax,CI,RI,CR,如下所示:C1-P=  同理可得其他评判指标的判断矩阵C2~C9-P及其一致性检验指标。C2-P= 

8、 C3-P=  C4-P= C5-P= C6-P= C7-P= C8-P= C9-P= 将以上数据汇总列于表6.2中。可以看出各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指标都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5.5.3层次总排序将上述所有评判指标综合,运用公式,其中表示准则层下方案的权重,计算其对目标层的总排序权值,列表如下:表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