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

ID:15425959

大小:4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_第1页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_第2页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_第3页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_第4页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个案分析及反思——台山市华侨中学钟英梅发布时间:2009年6月17日人气:221℃责任编辑:tsqz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动力和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又大多倾向于放弃,甚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完成,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的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指的是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所再现出来的失助状态。由于这一现象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等问

2、题,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找到产生这样“不求上进”现象的原因及有效干预措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学生。小周的成绩越来越差,他也越来越不认真学习了,具体表现为上课时漫不经心,或睡觉,或低头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考试题目稍难就交白卷,无论老师怎么批评就是屡教不改。与同学关系疏远,常一人独处。最近还常常逃学,真是无药可救。每个老师提到他时,都是摇头、叹息、抱怨甚至愤怒。小周也想改变自己成绩不好的状况,但是发现自己虽然用功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而且自己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

3、师的承认和肯定,依然因成绩不佳受惩罚、挨批评。渐渐地他就怀疑起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无法改变、无力控制的,从而逃避学习:上课听不懂就不听,作业不会做就不做,考试卷稍难一点就不写。同时,家庭的变故和困境使他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也不好意思与同班同学一起玩。由于成绩和人际关系不好,常常与各种“好事”,如评选“三好”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活动等无缘,这样就更增添了他的受挫感。于是他干脆自暴自弃,厌学弃学,破罐子破摔。现在小周常常觉得烦躁、绝望、害怕、心灰意冷,对人也冷淡、退缩、被动。最近母亲生病

4、了,无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他常因睡过了头而迟到,被老师多次批评,于是就逃学了。一、诊断分析小周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他在认知、动机、情感甚至个性品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习得性无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能被看作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小周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如下:1、社会因素(1)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消极评价学习避免不了评价。教育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奇的现象充满了兴趣,也愿意去探求原因,总结规律。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常常受到教师或同学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会产生焦虑情绪

5、,对探求事物规律和参加活动怀有恐惧心理。在屡遭教师或同学的消极评价,经历一系列挫折、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确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再为完成任务付出认真的努力,久而久之,就会患上“习得性无助”。象小周这类学生无法得到学习上的指导,而同学的歧视和教师的不重视,使其产生强烈的受挫感,长期的挫折感导致其“习得性无助”的产生。长此以往,小周就会感到学习缺少最有力的精神支援,最终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消极评价是小周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社会因素之一。(2)不良的竞争环境学习避免不了竞争。健康的竞争环境对学生学好

6、知识是很有利的。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学校、教师和家长往往只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不良的竞争环境中,学生为分数而努力学习,大多数教师也只会“以分数论英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同学之间也充满了不健康的竞争。这时,教师再要求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小周与优等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他便觉得这种竞争不公平,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最终只好绝望地放弃学习。因此,不良的竞争环境也是导致小周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社会因素之一。

7、(3)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些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出现的心理危机。当小周认真学习却成绩一般时,教师总是指责他的问题和缺点,很少从肯定、欣赏的角度评价他,使小周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受挫折状态。久而久之小周就产生一种焦虑情绪,自信心受到伤害,形成“我不行、我很笨”等消极的自我暗示,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产生“习得性无助”。2、自身因素(1)不当的归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认为:可控和不可控维度更能有效地解释“习得性无助”现象。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可控因素)而非努力(

8、可控因素)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比如:小周在学习过程中,长期经历失败可又找不到扭转局面的策略,那么他就把失败归因为无能或低智力等稳定、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客观分析需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或归因为个体能够驾御的努力因素,即便偶尔成功也会被他归因为运气好、任务容易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这些不当的归因,最终使得小周产生很强烈的习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