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

ID:15433998

大小:5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3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_第1页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_第2页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_第3页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_第4页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千百年来,数十部史书、资料记载,归纳起来,我武姓氏源大致有五:其一,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朝的京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西南)也遭破坏。周幽王之子宜臼受申、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部)即位,不久又迁到雒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据传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从一落娘胎手掌上便有一片特别的纹路,形状就像一个“武”字。周平王便赐其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也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氏正宗。是为河南武氏。其二,出自子姓。据《世

2、本》记载:“殷王武丁伐鬼方,元功章炳,勋茂王室,官族分析,因以为氏,武氏其后也。”《汉·敦煌长史武斑碑》上也有类似记载。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宋国建于西周初期,建都于今河南商丘,君主是子姓商朝的后裔)戴公之子司空,在公元前765年继位,在位十八年,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是为河南武氏。其三,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又据《万姓统谱》云:夏代有诸侯国武罗国,后来国亡,武罗子孙以国为姓氏,后简称武氏。其四,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西

3、汉称武隧,东汉时改为武遂,晋置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为武强,简称武氏。其五,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一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曾被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便以封爵“武安”两字为氏,称武安氏。二为周顷王之孙姬满之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今河南郑州一带),而以封地为氏,称武疆氏。据有关学者考证,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后裔陆续改姓了单字的武氏,这两个“武”字开头的复姓也就不多见了。此外,还有出自唐代被赐武姓和冒姓的后裔。由此而知,武姓家族的组织情形非常之复杂。有周平王之后裔,殷王武丁之后裔,夏代大臣武罗之后裔,春秋时

4、代宋武公之后裔,复姓改单姓和唐代被赐武姓及冒姓之后裔。武姓家族组织如此庞大,要追溯本家族的历史渊源,确实是件难事。山西省孝义黄龙武氏东俸族人、太原市公交总公司原高级工程师武俊照先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沛国武氏郡望究竟是否属殷王武丁的后裔》的文章,十分肯定地讲,全国武氏都是武丁的后裔。先生是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我佩服先生的勇气和胆量,也佩服先生为了需要能做那么多的功课。我之所以对先生有那么点了解,是因为我于年初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花128元购到了一本武立贵和先生共同主编的2002年版《武氏族谱》。我也有跟先生当年一样的修谱

5、冲动,想用先生的这部族谱作个参考、借鉴,但我还是失望了。族谱体例先不说,就其考证篇内的种种说法与做法便让我这个读者心生疑惑。看到新浪网上的署名文章,更是不敢苟同。半个多月前,媒体上一则《山西是武姓第一大省》的报道,让我产生了一种对武姓族人的责任感。心想,应该尽快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写成文章,与全国有志修谱的武姓朋友们共同切磋与分享。所购族谱,我通篇翻阅了两三遍,发现谱内、谱外以及新浪网上的微博文章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先说谱内问题。㈠在该族谱第42、43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唐后数百年断谱的情况下,研究黄龙武氏始谱……与唐大周宗室之后有关。

6、……就其世系辑要表关键转折,如‘周’字,与安徽来太原郡武氏的太祖之父的‘周’同,故武则天立帝为‘周’应与此有关。理由是历史上早有东周、西周等,没有必要再用‘周’字命名国号……”而《二十四史》中对唐朝历史事件——“武周代唐”又是如何记载的呢?“……光宅元年(684)九月,武则天承制临朝。载初元年(689)九月,武后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武后加尊号‘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立武氏七庙于神都……令史务滋等十人,存抚天下,官所佩鱼改龟。武氏为了崇高其族望,特尊周平王少子‘武’为四十代祖。并于称制之初,即仿周制,改吏、户、礼

7、、兵、工六部为春、夏、秋、冬六官等。”族谱考撰者所述显然与历史记载谬之千里。㈡在这部族谱的附录中,编者收录了汾阳族谱史料(编者称之为《武有弼抄记汾阳明清武谱序》,以下简称《汾谱》)。笔者如饥似渴地认真读了好几遍,许多内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孙忘其祖宗,岂能自立于人世乎。予父念族无谱系,积数年之采询,犹觉祖宗之名多遗忘,聊序东支分谱,将合族之可知者,序为谱略。”然而,在这部《武氏族谱》的考证篇中,笔者却发现了考撰者在其立论的驱使下,在进行考证时蓄意篡改“引文”并作为论据的做法(见41页)。考撰者将上述“予父念族无

8、谱系”一语单独引用,并将其中的“予”字篡改为“子”字。在其族谱考证篇中是这样表述的:“汾谱中‘子父念族无谱系’,考知念族所指太原始祖之父亲武念的族系,与我们谱示‘念、子、伯、思’同属汉唐宗系,说明我们都是同根共祖。”好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