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

ID:15452630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_第1页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_第2页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_第3页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_第4页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八上文言文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总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词语解释: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任:3、衡于虑,而后作虑:4、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亡:5、管夷吾举于士举:举烛而索,中有死鼠举:入则无法家拂士入:草色入帘青入:6、古时登山,循东谷入入: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入:行拂乱其所为行:7、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8、曾益其所不

2、能益: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益: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吾闻有生,莫智于人于:10、下列加点词语中与“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作”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二、句子解释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来震撼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格,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有过错,然后才会改正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3、患者,国恒亡。6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死亡。三、内容理解1、文中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2、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许多磨练,其目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明的道理是4、本文第一段以的修辞手法列举论据,证明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段在论述这一道理时,指出这种磨难有方面

4、的,有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还有方面的,从而使论证的内涵大大丰富了。5、第三段先说“人”,论述的道理,再说“国”,论述的道理。总之,此段由人到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四、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被尊为“”。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为“”之道。《孔孟论学》一、词语解释1、五十而知天命知: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生:3、进,吾往也进: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进:4、虽与之俱学俱: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C.通

5、国之善弈者也D.为是其智弗若与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弗若之矣”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B.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C.虽与之俱学D.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7“尽信《书》”的“信”解释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句中的“信”同义。“信”还解释为“信用”,如《曹刿论战》“”一句中的“信”。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只学习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是思考(空想)却不学习就(不得其义,无所收获,)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2、敏而好

6、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称他(谥号)为“文”。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4、下列解释或翻译有错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秋”是他的名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寒”。C.“吾退而寒之者至”应译为“我一后退,害怕寒冷的人就会随之而来”。D.“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

7、思是,想取弓箭把天鹅射下来。三、内容理解1、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道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是个成语。①②③④3、下列对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每个人学习和修养也是这样。如果胡思乱想,终将一事无成。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专心。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C.孟子指出,君王对于贤者的言

8、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D.孟子运用“一曝十寒”和“弈秋诲弈”两个譬喻,说明君王应专心听取正确意见,以成就大智慧。这一教导,对青年学子的求学也颇有教益。四、常识填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孟子《论语》《孟子》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黄生借书说》一、词语解释1、为一说,使与书俱为:()俱:()2、若业为吾所有业:()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假:()4、家贫难致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