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ID:15457936

大小:4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_第1页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_第2页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_第3页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_第4页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_摩梭人文化保护区_质疑_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刘 晖(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收稿日期]2001-07-08;[修订日期]2001-07-27[作者简介]刘晖(1978-)女,汉族,湖南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提法进行了反驳,并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与区别,就旅游在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2、]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1)05-0027-04  2001年第1期的《旅游学刊》刊载了《论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建立》一文。反复拜读之后,认为该文作者所提出的“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促进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及一些具体的生态环保措施等颇有见地,但是对于该文作者有关建立“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构想却委实不敢苟同。现就有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一、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讨论是否应该建立“泸沽湖摩梭人文

3、化保护区”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即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门类:(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等;(四)科技工艺文化;(五)信仰、巫术文化;(六)节日文化[1]。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则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且这部分文化因素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能够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既可以

4、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富于民族特色的服饰、饮食、器皿、民居、寺庙、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等;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因素,如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从旅游业或者说是从经济产业的角度予以界定的,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一)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没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一旦失去了其传统与特色,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

5、进程中创造的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其千里迢迢前来游览观光的动机。所以在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时,必须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避免因不正当发展旅游而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二)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区别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如前文所述,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是少数民族人们创造活动的总和。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仅是指少数民族文化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部分,且这部分文化因素的客观存在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第16卷 2001年第5期 双月刊 27   往往是非旅游资源性的

6、,只有被人们认识后,特别在开发后方能成为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不等同于少数民族文化。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提出:文化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构成的所谓“隐在文化”[2]。对于普通旅游者而言,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往往是“显在文化”。有学者认为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讲,其内在构成部分都可以分为四类:文化的物化形式、显性构成要素、混合性构成要素和隐性构成要素。其中前三类往往与特定物质关系紧密相连,有明确的物质形

7、态与之对应,譬如:实物、住房、服饰、交通设施、生产工具、寺院、语言、文字、风俗、礼仪等。因此它们也常易于被异族旅游者所感知,可以被直接开发为旅游对象。第四类隐性构成要素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不以特定的物质形态显露出来,例如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取向、认知模式、审美情趣等。隐性构成要素通常情况下难于被异族游客所感知,因此往往也难以被开发为旅游对象[3]。不过隐性构成要素往往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它对民族旅游社区社会氛围的营造往往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两者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目标不同。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