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ID:15488692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_第1页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_第2页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_第3页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_第4页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就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学校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落实的莫过于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开好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考试的正导向作用。   人的个性是个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所以对其涵义的理解多有歧义。笔者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性质的社会里,其涵义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地变化着,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主体性在不同个体身上的具

2、体表现,就是不同人的个性。只有充分体现人的个性,才能体现人的独立存在,体现个人不可被取代的独立价值,社会也才会有巨大的创造力和生机活力。人的个性不仅仅指人的心理特征,而是指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主体行为(即内部的主体意识和外部的主体参与)特征。人的个性发展就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形成人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每个人的个人价值。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落实的莫过于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开好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考试的正导向作用。   (一

3、)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社会民主与人的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即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因为社会的高度民主氛围可以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纵横广阔的时空,使人个性发展的潜能获得最充分的挖掘;人的个性发展越充分,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即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可以产生社会民主心理,形成社会的高度民主化。民主存在于社会生活的统一总体之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次之中,教育民主是民主这一范畴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

4、育过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是当前学校教育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的原则是:(1)给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教育;(2)学校教育提供足以使每个学生达到既定的标准;(3)使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其潜能;(4)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前提。不难想象,当前存在于师生关系中的诸如体罚、变象体罚学生;将学生撵出教室,赶出校门;加大学生作业量,多次重复完成一种作业题,以此来惩罚学生;课余时间大

5、面积补课,日光加灯光的强迫教育;讽刺挖苦学生,污辱学生人格;学生对学习内容无选择权,只能跟着老师跑等等现象,都是根本违反教育平等原则的,是反教育民主的,是毁灭学生个性发展前途的专制教育行为。我国长期以来在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重师道轻学生;强调服从,漠视学生个人权利;长幼有序,等级森严,压抑学生个性;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等等现象,皆属于教育专制性质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

6、创造型人才;反之,培养出来的多是唯命是从、墨守成规的奴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民主化的基础,不发展人们摆脱各种形式的专制权力的个人意识,也就没有民主政治。当然,不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就没有民主教育。对受传统专制思想影响颇深的我国来说,学校更应该超前于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加速教育的民主化,清除非民主现象,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必须完成以师爱为先导,以爱生尊师的互动为过程,以形成学生各自不同的良好个性为结果的系统建构。师爱是师

7、生关系民主化的核心,爱生是尊师的前提,爱生尊师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表征。师爱不等于母爱,不同于恨铁不成钢地强迫学生挤升学独木桥的严师之爱。师爱是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形成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目的,形成学生的自主性;苦口婆心言传身教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师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无私之爱,远远高于世间所有令人崇敬和赞美的爱,是教人做人之爱,是教人自立、成才之爱。这种爱是人类文化接续、发展的纽带,是实现师生关系民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   (二)开好活动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8、展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完成了学科课程理论的奠基工程,在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他的脱离社会生活、忽视儿童学习兴趣及心理发展、严重存在囿于共性的局限,暴露了其阻碍人的个性发展的弊端。因而导致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对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派开展了系统的批评。杜威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积累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创建了绝对不同于传统教育派教学形式的活动课程理论,从而开辟了一条尊重人的个性、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的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