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城市社区治理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

ID:1551355

大小:7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2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_第1页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_第2页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_第3页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_第4页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湾城市社区治理:行政干预退却服务为主本文系凤凰网历史专稿,作者:陈芳导言台湾地区行政区划分在“中央”之下设“台湾省”及台北、高雄两个“直辖市”。省下划分为县与市,县划分为乡、镇、县辖市,乡之编组为村,村之编组为邻。“直辖市”划分为区,区之编组为里,里之编组为邻。台北市划分为12个区,每个区设立区公所,区公所编组449个里。根据1967年颁布的“台北市各级组织及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台北市成立地方自治机关及选举体系,1994年又制定完成“直辖市自治法”,同一年,台北市市长由民选产生。而台湾自1950年开始

2、实行地方自治,县、市长、村、里长等地方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台北市议会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台北市议会为民意机关。1994年“直辖市自治法”通过后,台北市议会的权限正式得到法律的保障。一、台北市社区概况台湾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兼任教授罗家德向凤凰网介绍了台北社区概况。台湾的城市社区没有大陆的单位制小区结构,往往一栋大楼、两栋大楼就是一个社区。此外,台湾一直尊重私权,土地私有,不可能做到整体动迁,因此常常是非常分散的小区。市场化对台湾的邻里生活和社区关系破坏很大。经过了市场化发展,大家白天

3、都在公司上班,社区往往成为夜晚睡觉休息的地方,邻里关系也淡薄得多,更不要说行政的力量到达这里,根本就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出台大厦管理条例,让市民自己成立大厦委员会。根据大厦管理条例,该缴费的缴费,但由于大家白天忙工作,大厦委员会常常是组织不起来,基本全靠居民自治。二、行政力量退却服务为主据罗家德介绍,在基层治理中,台湾行政干预力量在民主化以后,不断退却,回归至公共服务的本职。具体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具体到台北市的社区,市政府通过区公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非常发达并

4、更加人性化。罗家德告诉凤凰网,台湾走到今天也经过了一个过程,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1994年“立法院”全面改选,1996年“总统”改选,1987年到1996年正是台湾快速变化的时候,原有城市社区彻底瓦解,邻里关系遭到破坏,各种社会服务非常之少。这个时候,台湾开始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社区营造,大量公共知识分子发起一波一波社会运动,开始创造老人大学、社区大学,提供公共生活。自上世纪90年代后,尤其有了社区意识之后,政府也开始将更多公共设施开始向社区延伸,改变以往建设大而远的公园。目前台湾几乎每个社区都有政府

5、提供的公共设施,社区小公园、社区图书馆、社区游泳池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由区公所分管负责。罗家德觉得这一点跟美国很像,“我家小孩子在台北、在美国一周都要去图书馆两三次,都是社区图书馆,不会很大,书页不会太全,但是很方便。”这些公共设施都是政府拨款,但都是社区导向,市民可以在家附近的小公园聊天,小孩子常常去图书馆借书。日常维护除了正式工作人员,还有大量的志愿者。除了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和医疗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教育方面,台湾教育全部是政府拨款,而不是每所学校自负盈亏,因此学校不会因为钱多钱少形成差距。对于学校的

6、选择,就只是市场调节,很简单就靠房价,房价贵的地方学校相对好些。台湾没有什么占坑班、择校费。但结果也可能是有钱的人上好学校,因为有钱人买的起学生房,但总体来讲差距不会太大。此外,台湾没有户籍限制,人口可以自由迁徙,就不存在所谓外来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罗家德介绍,整个台湾,在哪里登记户籍,孩子就可以在哪里上学。而登记户籍,此前没有任何限制,现在为了避免一些人在选举中重复投票,要求在一个地方住满六个月以上才能更正户籍。总之,在教育方面,台湾行政力量干预不会那么多,也因此没有那么多耍小规则的人,也就不会出现很多

7、让人诟病的潜规则。医疗方面,台湾实行全民健保制度,以及分层医疗转诊制度。私人诊所也纳入全民健保范围,因此公立医院、基督教医院和私人诊所,差距不会太大。罗家德告诉凤凰网,台北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手段也非常简单--经济手段,比如现在到大医院看病,挂一个号要430元新台币,而社区诊所只要50块,小诊所看不了,可以转到大医院,还不用多花钱。市民就觉得再去大医院看病就不划算。政府只做该做的,行政干预力量不断退却,服务功能增强。三、里长:介于公务员与议员之间台北市下设区;区之编组为里,相当于大陆的街道办;里之编组为

8、邻,相当于大陆的居委会。台北市长由民选产生,区长由市长指派,里长为民选,邻长由里长指派。下面重点介绍里长。台北市议员黄平洋办公室主任陈志维告诉凤凰网,台北市共有449个里,一个里通常是五百米范围内的几栋居民楼,大约几千人。里长由民选产生,任期4年,可以兼职,无固定办公场所。一个里通常只有里长和里干事两个人,里干事是公务员,由区长指派协助里长料理政务。里长的日常工作如下:受市长指挥监督,办理里公务及交办事项;运用里内社会资源,筹集里建设基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