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

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

ID:15522949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_第1页
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_第2页
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_第3页
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献:烯丙基半胱氨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烯丙基半胱氨酸的化学合成、药代动力学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摘要大蒜(Garlic)又称葫或麝香草,属百合科葱属植物蒜(AlliumSativumL)的鳞茎,是最早作为防治疾病的植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复杂,现已测出30多种含硫化合物,其中多数原来并不存在于大蒜中。完整大蒜中所含大量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γ-Glutamylcysteine)可被水解和氧化成蒜氨酸(Alliin)。将大蒜粉碎、压榨时,蒜氨酸与大蒜中所含蒜酶(Alliinase)相遇而起反应生成蒜辣素(Allicin)。蒜辣素不稳定,遇

2、热或有机溶媒降解生成其他化合物。大蒜切碎后水蒸气蒸馏时,蒜辣素主要转化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大蒜切碎后用植物油或有机溶媒浸泡时,萃取所得主要化合物是乙烯基二硫杂苯类(Vinyldithiins)和蒜烯(Ajoene)。同时,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能以不同于蒜氨酸/蒜辣素途径转化生成烯丙基半胱氨酸(S-allylcysteine,SAC)。目前,国内研究最多的是大蒜素,而大蒜素的命名较为混杂,主要为两种,一为是蒜辣素(Allicin),另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allitridium),从而造成药理作用的多

3、样性。蒜辣素的药理学作用主要为抗菌抗病毒,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的药理学作用主要为抗肿瘤,SAC作用则主要为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SAC的有关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的报道也有限。SAC的化学结构为CH?=CH-CH?-S-CH?-CH(NH?)-COOH。SAC为黄白色粉末,能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大蒜中的含量为0.05%。初步人体药动学(三名志愿者,均取4个点,服用含SAC的大蒜粗提物)研究表明,SAC能很快从小肠吸收,但其半衰期超过10小时,排泄时间超过30小时。为此,本研究对

4、SAC进行化学合成,然后建立生物样品SAC的测定方法,并据此进行SAC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便为其临床应用和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有关SAC药理学研究的报道逐年增多,其主要药理作用为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在体外SAC能显著抑制羟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产生。在体内能清除由〓(淀粉样β肽)刺激产生的活性氧。②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SAC能显著抑制胆固醇在肝细胞的合成,其抑制率大于40%。③抗LDL的氧化作用。在体内SAC能对抗由〓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体外Ide等采用CuSO?孵化

5、LDL24小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的含量显著增高,表明LDL被氧化。以此法研究的结果表明:SAC能显著抑制TBARS的形成,而发挥抗LDL氧化作用。④抗肿瘤作用。SAC能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对抗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能阻止DNA加合物的形成及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癌作用。⑤对细胞中N0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体外实验表明,SAC能抑制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的核因子kappaB和鼠诱生型NO合酶(iNOS)启动子的活性,从而抑制iNOSmR

6、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表达而阻滞N0的产生。与此相反,SAC却能显著增加cGMP含量,起着选择性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了SAC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及对血管中VEGF和ICAM-1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了SAC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和抗氧化作用,并探讨了SAC对NO浓度和NOS活性的影响,为阐明SAC预防AS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烯丙基半胱氨酸的化学合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SAC是大蒜中主要的水溶性含硫有机化合物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较低。近几年来

7、的药理学研究认为,SAC具有良好的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作用,且毒性极低。因此,研究开发SAC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设计一条简便的化学合成线路对SAC进行化学合成,并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建立了检测生物样品SAC浓度的HPLC-荧光法,并对SAC在大鼠经静脉注射和灌胃后的体内过程进行了研究。      第一节S-烯丙基半胱氨酸的化学合成及结构鉴定本实验设计烯丙基半胱氨酸合成线路。以3-溴丙烯和L-半胱氨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一步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结晶进行熔点、

8、旋光及UV、IR、?HNMR和MS的测定,确证其结构。同时采用HPLC-紫外法直接进样以及HPLC-荧光法邻苯二甲醛(0PA)衍生后进样测定其纯度。结果显示该化合物的mp219-220℃,〓-13(c2,H?O);UV:196nm(H?O),205nm(0.1mmol·L??HCl),218nm(0.1mmol·L??Na0H);IR、?HNMR和MS与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